关于ex的事儿
ex——周知,前任的意思。可能我大概是词穷了然后拼命挖掘过往的经历,不得不触及到这个敏感的领域。
很久之前,每次在和女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每每气氛趋于平静,“你的理想型?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啊?”诸如此类关于另一半的问题总是能将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我也回答过这些问题,感觉都整理成一个模板了都。幽默阳光,有责任感,面目清秀……后来看小说里面提到男生择偶的三好标准“长得好,身材好,性格好”,我觉得倒是简单粗暴,有几分道理。
可能我之前不太懂得分寸,遇到谁就会去过分袒露自己的“黑历史”,过分直率甚至有点傻帽儿(这人是不是话唠,还要爆多少料),其实谁何尝不是有一大堆故事?不过是收藏在心里了!其实过后回忆起来自己当时绘声绘色的场面,得有多难堪。
可能我是一个感情经历有点儿丰富的女孩子,小学六年级开始所谓的恋爱的青苹果,初中两年和混小子的恋爱故事,高中三年的暗恋史,高考毕业后和小学同学的恋情不到半年,第一次追男生为期半个月速热速冷的恋爱,然后就一直单身了,而后有过暧昧,只是试探罢了,现在处于十分期待恋爱的过程。我知道他会来,我耐心的等,也许在等酵母粉,也许在等催化剂,不疾不徐的时间,期待成为注脚。
关于男孩子,我发现我自己不是一个颜控,但是潜意识里却十足的刻画了喜欢的人的模样——他很白,眉清目秀,嘴巴小巧,双眼皮的男生眉目之间一片清澈,似一汪清泉,小鹿一般充满灵性。有话是说——你喜欢的人长什么样子其实早就刻在你脑海中了,后来遇到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加加减减,变成你的心动指数。我最喜欢的那个人——冰姜茶的味道谁会知道,李彦君还要多具体到那个字。很多时候会把这种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人身上——那么他以前是吴彦祖,曾今是汪苏泷,现在是于朦胧。记得喜欢那首《小星星》,被撕裂的《双手》,萨克斯前奏弗斯特《年华》,在这些如数家珍的碎片记忆里,是有一个人的魂躲在背后。不断的点开B站的视频看混剪,即使《夜闯寡妇村》这种票房和口碑双负分的电影也会去期待他在其中的表现,他新出的MV想要去留下足迹,尝试着上热评,急不可耐的背后是一颗真挚的心。没有金子般那样厚重和给人压迫感,它通透,甚至冷冰冷的需要热量——焦灼感是无法取暖的。
很久以前,我信誓旦旦的说不喜欢肌肉男,我说不能接受抽烟喝酒的男人,说他一定要175cm以上,发现自己真的够执拗够狭隘,life is full of possibilities………我也曾幻想期待成为某一场理想婚礼的女主角。
遇见过很多人,仍然喜欢一个人,一个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