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的思考(下)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6人  邓文达

紧接上周的文章。之前介绍了我针对阅读提出了的三个问题,并给出了我自己的答案。这篇文章讲讲我在阅读上经历过的误区和写作对于我的阅读带来的改变。


二、我经历过的阅读误区

我在阅读上走入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读的越快越好

前面我提到了我从一开始阅读就是一字不差地阅读。但是其实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苦恼于自己的阅读速度,我觉得自己读得太慢了。所以我试着学习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比如指读法(就是用手指指着你正在阅读的文字,帮助你的眼球聚焦);也试图训练一目十行的本领。

但我最终发现这些方法和训练都收效甚微。因为虽然看的速度快了,但是大脑的处理速度跟不上,理解不了,记不住。所以我后来就放弃了这些方法,但心中总不免耿耿于怀。

直到后来,我看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和专栏。他在得到的专栏中反复强调“一字不差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真正重要的是理解速度,而不是阅读速度。这个观点让我释然了,我终于能够接受自己读的慢这个事实。并且知道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因为理解能力提升以后,阅读速度自然就上来了。就好像你现在读小学、中学的语文课本感觉很简单,但当时感觉很难。文章没有变,变的是你,是你的理解能力提升了。

我在阅读上走入的第二个误区是:只阅读,不实践

有很多书(主要是非虚构类书籍)不是看看就行的,更重要的是看了之后你要实践才能真正有用。但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了只阅读,不实践的误区之中。

比如说我自己学习编程语言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己待在图书馆里看编程书籍,然后看了之后很少上机编程。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我的编程能力很弱,导致我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合从事软件开发。后来,我终于发现症结所在,就是疏于练习。所以开始艰难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习惯,慢慢地从这个误区中爬出来。

除了编程书籍之外,现在市面是有一大堆介绍方法论的书籍,比如《如何高效学习》、《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番茄工作法》等等。这些书都是看了之后要实践才有用的,如果你只是看的时候感觉很有道理,但是看了之后却不去实践,那么基本上看了等于没看。

我自己看了《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但是里面介绍的很多需要长期坚持实践的学习方法我都没用认真践行,所以我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此外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看了那些实用性很强的书籍,但是据我观察,他们都没有认真实践书中教的内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书就是教你怎么做事情的,如果买来看了之后不学着做,不是浪费时间、金钱吗?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买了书不看,看了书不用,甚至还有说看了以后也没用(没有实践)。如果你从来没有陷入这个误区中,那么恭喜你,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你已经比大多数人强太多了。

我在阅读上走入的第三个误区是:认为读书和学习是一回事

前不久,在新生大学的社群中,我看到有个同学问李笑来老师“读书到底有没有用”?他这样问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研究生毕业,毕业之后也没有停止过学习。但是本科毕业5年后跟同学聚会才发现,自己跟本科的同学相比几乎没有优势。这让他产生前面所提的疑问。

李笑来老师在回答中指出:“读书”和“学习”是不同的。“学习”这个概念的含义比“阅读”更加广泛,阅读只是众多学习途径中的一种而已。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而阅读是达成这个目的的其中一种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所以提问的同学陷入的误区是只将自己的读书看成是学习,而没有认识到他的其他同学本科毕业后进入社会多年,虽然没有继续在校学习,甚至没有阅读的习惯,但是他们可能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学习,甚至学习得更快,成长也更快。

无独有偶,在看到李笑来老师的回答之后不久,我又看了吴军老师去年在得到的一场直播(如何在职场中快速晋升)。在那场直播中,吴军老师一开始就说,“很多人问我都看些什么书,然后让我推荐书。但是这个问题其实限制了我的答案。因为你问我读什么书,我就只能给你推荐一些书。但事实上,阅读只是我其中一种学习方式。”之后,吴军老师介绍了他使用的其他学习方法,包括听讲座、看公开课、与人交流(面对面更佳)、实践(写作、讲给别人听、用)等。

虽然我没有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但是我潜意识里还是陷入了将阅读等同于学习的误区。而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的学习方式,因为我没有给予其他学习方式应有的重视。不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接连学习到两位老师非常类似的观点终于让我醒悟过来,开始思考如何采用更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

其实很多成功人士其实读书不多,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并不学习。马云就曾经在演讲中坦言自己看书不是很多,但是他会去找比尔盖茨之类的人聊天,这是他学习的方式。所以关键不是你有没有阅读,而是你有没有学习。我们通常说“终身学习”,而不是“终身阅读”也是这个道理。

说到学习,吴军老师在那场直播中还提醒我们不要陷入“快乐学习”的误区。因为学习肯定是辛苦的,但它可以是不痛苦的

三、写作给我的阅读带来的改变

在一个写作社群中做关于阅读的分享,我觉得有必要谈谈写作给我的阅读带来的改变。要谈这个首先要谈谈我为什么要加入007写作社群。

007写作社群的口号是:输出倒逼输入。而我加入007的目的也是如此,通过写作来倒逼自己的输入,主要是阅读。因为我这个人不看新闻,很少旅游,社交圈不广,看电影也不多,阅读是我最重要的输入源。

其实我以前也有输出,主要是讲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听。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快速地输出,在输出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反馈,能帮助我发现自己输入的盲点,同时刺激我进一步思考。

但是这样的输出方法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身边的人如果不感兴趣怎么办。而且口头分享效率太低,往往不够系统,深度不够。更重要的是,李笑来老师在专栏中也强调写作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所以,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决定要开始写作。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加入写作社群,是因为我了解自己,如果没有外在约束,这件事我肯定坚持不下来。事实上,在过去一年的写作过程中,我曾经多次想要退出007,因为每周交一篇文章有时对我来说挺难的。但是,每次我都说服自己要坚持下来,因为如果没有外在约束的话,我肯定做不到每周写一篇文章。

那么写作到底给我的阅读带来了那些改变呢?我觉得是读的更深入,同时思考的更多

没有写作之前,我只是个读者,开始写作之后,我也算是个作者了。以前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就只是看,多少有点被动。现在作为一个作者,在阅读的时候会开始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写,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章的逻辑又是什么。

此外,因为要将自己阅读的内容输出成文字,在写之前需要将要输出的内容在自己的脑中过好几遍,这样才能写作语句通顺、逻辑通畅的文章。这个过程使我对阅读的内容思考的更多,理解的更深入。而且,我认为写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也促使我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否则就只是纯粹的摘录而已。

这样做的一个额外收获就是对于那些偏实践类的书籍,我看了之后就会开始去实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写文章时有底气,否则你自己都没有亲身实践过,怎么敢写出来介绍给其他人看呢?这也是促使我发现并走出前面提到的“只阅读,不实践”的误区的重要原因。

我在前一篇中介绍了吴军老师的观点:阅读是为数不多能够让我们审视人生的方式。写作一年,我发现写作是另一种审视人生的方式。希望能够一直写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