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情书 总有一封属于你的故事

那些输给花呗的年轻人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e8e8d236098f

来源:公众号“半点心情”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戒掉游戏,算你狠,戒掉酒,算你狠,戒掉花呗,对不起,我们不能做朋友了,因为你太可怕了。”

如今,花呗已经渗入到了年轻群体之中,更是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痛。

01

我选择了使用花呗

花呗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去,甚至于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它。

就拿支付宝一直存在的扫码领红包,12月份又来了一次升级,扫码的大红包。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你扫出来的红包是有针对性的,没有开通余额宝或是花呗的就会得到余额宝或是花呗的付款红包。

如此一来,红包的驱使之下,你不得不选择开通。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

”花呗用的时候很爽,感觉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看账单,瞬间心态爆炸,比丢钱还难受的感觉”

小蚂蚁啊,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软件,该学会自己还花呗了!

02

有钱就花,没钱就借,

为你量身打造的巨坑

去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仿佛印证了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与之相仿的是,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

“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两支貌似积极的广告都在极力消费年轻人的痛点,将提前消费描绘成为正义的、必要的、有追求的。

它挑逗着搭地铁、吃外卖、租房子的普通人:戴上AKG耳机,说走就走满世界浪才算对得起自己。

然而,花呗和白条的本质皆为小额消费贷款,其针对的人群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大学生群体。

指望万八千的额度谈什么开创事业、环游世界,提升自己,都是大写的扯淡。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普通高校的学生支出中,购买衣物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则排在最后。去年双11,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人均1个包裹。

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深陷网贷泥潭过程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服鞋子上。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作为大数据巨头的阿里们,对于花呗、白条的资金去处心知肚明,他们打出的广告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这几千块不多不少的额度一只温柔的小手招呼着3000万蠢蠢欲动的亚当和夏娃从一支手机、一支口红开始一步步放出心中的猛虎,走向欠债-还款-欠债的泥潭。

一旦逾期支付,消费贷外包的催债公司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同学、支付宝好友,让你陷入恐惧和羞耻。包括“花呗”、“借呗”这些产品的命名也是居心叵测,传达出的是轻佻肤浅、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价值观。

03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关掉花呗:

我感觉花呗永远也还不完

最近在虎扑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个男大学生暑假用花呗帮女朋友分期买了一部华为P20,分期12个月,每个月还466元。

除了给女朋友买手机外,加上自己平时买鞋买衣服,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的挥霍,花呗一直没有还,又拖欠了很久。

这几天突然收到了律师电话,告诉他如果在11月12日前没有还完花呗,就要起诉他。

还要罚款五万到二十五万,刑事拘留半年到两年。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他都震惊了。

担心被起诉,当天他找了好几个朋友硬是把花呗的钱都给补上了,他说:

“用花呗就和吸大麻一样,越借越多,越陷越深,真的太痛苦了,这东西会上瘾。“

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或甚是学生,经济能力有限,又不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落于下风。

在欲念的驱使下,便无节制的使用花呗,入坑简单,怕坑难啊。

经过了一次双十一的洗礼,想要满血复活,对很多人来说,恐怕要省吃俭用的修整几个月了。

”我用了半年时间还清了花呗,终于可以关掉它了“

像这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让自己不明不白的花了好多钱,回头一看账单,妈呀,这么多!

不怕你小心肝爆炸,就继续在坑里翻滚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