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财务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和我老公都是财务工作者,我们这种组合总是被外界理所当然的设定为特别懂理财的两口子。而事实上,在受到《穷爸爸富爸爸》的启蒙以前,我的财商几乎为0,家庭财务状况一片混乱。
毕业以后我一直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每天工作很忙很累,出差加班连轴转。我自认为工作很努力,牺牲掉很多个人的休息、娱乐、社交时间,夫妻常年两地分离,换来的结果是职位和薪水也都在一步步向上;我也自认为在财务领域很专业,随便拿来一张报表瞅两眼,能头头是道的分析出公司的资产状况、盈利模式,运营效率、偿债能力。但我自己的财务状况却是,工作了四年我都没有攒下一分钱存款。正如书里所说,穷人们耗尽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却不懂得关注自己的财务问题。
2009年准备结婚那会儿,老公家里说要替我们付首付,于是懵懵懂懂的去买房,看上了一套小户型的二手房,中介把形势描述的非常紧急严峻,催着我们转天就交五万定金。于是当天晚上联系家里人打钱。婆婆在电话里也没有异议轻描淡写的说,那你们就先定下来吧,回头我把首付款准备好打过来。想了想又问,五万块钱你们还是有的吧?老公和我面面相觑,咬咬牙说有。。最后这套房子没买上,因为我们实在不好意思让家里人知道,当时我俩除了各自工资卡里当月剩余的工资,是真的一分钱存款都没有。
这件事都我们的冲击特别大的,不光是因为看中的房子没买上,更是因为通过父母不置可否的语气开始反思,即便以一个四线县级市老太太的认知,工作好几年并且谈婚论嫁的我们是不是至少也该有个5万+的存款了。薪水不低工作也算努力的我们,这些年挣来的钱都去了哪里。
穷人和中产阶级往往被金钱的力量控制着。他们起床工作,却不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他们每天去工作,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钱的意义,因此只能被钱控制,和钱对抗。
如果你的财商很低,金钱就会超过你,它会比你更精明。如果你不如金钱精明,你就将为它工作一生。《穷爸爸富爸爸》是一本非常好的财商启蒙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两个基本概念的建立。
概念一 区分资产与负债
大部分人对资产与负债的基本概念是有的,属于自己的是资产,欠别人的是负债。但从理财的角度,我们需要换一种视角定义,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举个例子,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和大部分人一样,在我的基本认知里,房子当然应该算资产。即便是从财务专业角度,无论以固定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的准则为标准,房子都是一项资产。可是如果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呢,答案是不一定。
理财世界里的资产只有一条原则,可以产生现金流入。而无论是按揭还是全款,买房都是一项大额支出行为,是一种现金流出。所以对于大部分以自住为目的的房产,毫无疑问应该定义为一项负债而不是资产。什么样的房子才算资产?投资用的就算吗?答案是也不一定。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阶级购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我妈手里就有一套投资性房产。在老家那个经济落后人口外流严重的小县城除了自住房,还有一个投资用的商铺,08年买的成本25万左右,用于出租每月租金300,一年现金流入3600。一年的房租收入还不及她一个月的退休工资。2013年挂牌30万出售,直到现在也没有卖出去。毫无疑问这房子绝对不是一项资产,而是一个想起来就头疼的负债。
我很幸运在09年房价尚可以承受的时候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户型loft。当时总价94万贷款74万,每月还款4000不到,如今市价已接近360万。如今我们将这套房子出租,月租金6500,每月租金扣除每月还款还有净剩余。也就是说目前持有这套房产,已经完全实现了正向现金流,一边持续市场增值,一边还能保证每月现金流入。正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一项真正意义的资产,所以坚定的持有。即便人口增加房子不够住我也宁愿通过租房去改善。而不是像大多数邻居那样选择卖掉这套作为首付款,再重新背上好几百万债务换套大面积。
80%的家庭的财务报表表现的是一副拼命工作、努力争先的图景,这不是因为他们挣不到钱,而是因为他们购买的是负债而非资产。
概念二 什么是财务自由
每个人都期盼财务自由,可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务自由,你真的有清楚的概念吗?曾经在我的梦想里,能随意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就算做财务自由,可是欲望无法度量并时刻变化,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能满足根本无从计算。目标如果只是一个模糊的幻想,不能落地丈量直观的摆在面前,是根本无法激发我们拿出足够的行动力去实现的。
而这本书仅仅用了一幅图来揭示富人的现金流,基本就一目了然的揭示了财务自由的模式。
当谈到财务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财富=资产项产生的现金流入-支出项产生的现金流出。
财富是支撑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一个人有没有钱,收入多少,与是否拥有财富并没有必然联系。我没有什么钱,可我同样可以拥有财富,只要每个月我从资产项得到的现金收入与支出等量。如果我想增加支出,就必须先增加资产项产生的现金来维持我的财富水平。如果我辞职了,我也能用每月资产项产生的现金维持支出。
工资所得是收入,大部分人用来直接支付开支,这样产生的问题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也会提升,收入总是被支出所追赶,这种无出路循环就是典型的穷人和中产阶级的穷忙模式。突破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把额外的收入用来购买可产生收入的资产,然后把消费支出控制在资产产生的收入范围内。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我们需要转变关注的重心,重心是资产项而不是收入项。通过增加资产项上的月现金流量,使你的月现金流量超过每月支出的金额,进而达到财富的增长。
睡后收入是我最近刚看到的一个新词,我认为是一个很直观的阐释。从理财角度说,在我们睡着以后还可以实现现金流入的资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就应该积极增加这一类的资产,比如投资收益、房租、版权收入。当这类睡后收入已经足以支付我们的日常开支并足够将生活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准上,才可以断定我们处于一种财务安全的良性模式中。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理财概念的建立,我们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需要养成哪些好的习惯。
1. 重视现金流。
无论对公司还是对家庭,现金流才是维持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从来不办任何形式的储值卡,且不说商家的诚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方面的风险,那些看似诱人的折扣背后其实还有对这笔资金的占用成本。而想要财务模式进入良性循环,没有什么比保持现金流的充足更为重要。
另外,很多人在初期积累财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特殊事件影响而中断。比如计划每月定投5千,坚持了好几个月突然这个月有笔大额支出使得工资卡上的余额仅剩两千,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这个月的定投计划自然中断。到下个月发现上个月大部分生活费都通过信用卡预支,这月还完信用卡发现工资卡余额又所剩无几,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定投计划彻底不了了之。
如果我们足够重视现金流,就会选择在每个月的支出排序上,优选支付资产,延迟支付负债。比如这个月工资收入10000,仅还信用卡这一项支出就需要8000。那么我仍然会选择首先从工资里拿出5000按计划坚持定投,而将负债8000做个信用卡分期,以支付手续费为代价,保证各月的充足现金流。这样你的财务规划才不会随时被意外状况影响和中断。
2.对产生正向现金流的资产坚定的持有。
一旦某项资产所带来的持续现金流入大于与之有关的现金流出,也就是这项资产带给我们的是正向的现金流净额,我们就应该坚定的持有。当然这也同时要求我们不要背上数额过大的债务包袱,将支出控制在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之内。
当一项实际消费需求产生,比如买房买车。永远不要第一时间想到动用储蓄和变卖资产来支付这项消费,正确的思路是先增加自己的资产,然后再用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来买房子或好车子。而当资金实在短缺时,仍然不要轻易动用储蓄和变卖资产,尽量让压力去发挥作用。利用这种压力来激发你的理财天赋,想出办法挣到更多的钱。
穷人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其中一个普遍的坏习惯就是随便动用储蓄。富人知道储蓄只能用于创造更多的收入,而不是用来支付账单。
3.在不擅长的领域寻求专业的人帮助
专业的事情寻求专业的人帮助永远是解决事情最高效的途径,这是我在多年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养成的一种习惯。就像一个审计团队在审计项目过程中遇到一个复杂的税务问题会第一时间邀请税务部门的加入,发现疑似舞弊迹象会第一时间提交防舞弊部门一样,在投资领域我也更愿意依靠专业人士的帮助。
从这点来说,相比较股票我更愿意选择基金。因为我相信水平再差的基金经理也比我这个非金融领域的人来的专业。很多人明知自己完全不懂也不愿把钱托付给别人,宁愿把本金赔光也不愿支付一点点佣金,主要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资本市场看作一个专业领域,而是当作一个赌场。
经纪人是我在市场上的眼镜和耳朵,他们代替我整天密切地注视着市场动向,而我可以去打高尔夫球。
现在我每年支付一个专业理财团队一笔服务费,她们会根据我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详细的资产配置建议,跟踪我的所有基金,结合市场波动和基金经理的动态及时做买卖提醒。我并不指望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赚到多少,但至少我可以把每天紧盯大盘和纠结买与卖的时间用来做自己的事情。时间才是所有资产里最值钱的一项。
4.竭尽所能的慷慨一些
财富的流动同样遵循吸引力法则。当你对待财富格局宏大乐于付出,财富反而会源源不断的流向你。没有人会靠斤斤计较走向财富自由,当你感到手头有点紧,或者想要得到什么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给予。不光是金钱,微笑、感情都是如此。
不要总想着等有钱了我要怎么怎么慷慨,在穷的时候就学会慷慨,形成一种豁达的金钱观,然后才能有成为富人的可能。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加倍的回报。
越真诚地教那些想学习的人,我就会从中学到越多,如果你想学习有关金钱知识,那就要先告诉别人你赚钱的方法,然后,新的思想和绝妙的灵感就会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