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学习新领域知识
跨领域学习已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那么如何快速学习和掌握一个新领域的知识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套从入门到精深的阅读方法,根据这个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对你快速学习一个新领域有很大的帮助。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方法!
1、找一本规范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知识之前,不要随便找些书就开始扎进去学习,你应该找到一本规范教材来入门。
这很关键,入门教材的选择,决定着你今后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深度和广度。走正确之路,减少无用功。
什么是规范的教材呢?有两个标准可以参考:
一、看这本书的目录,章节之间是否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二、这些章节内容是否覆盖到整个领域的知识。
大家可能要说,完全一个新领域,我怎么知道它的整个领域知识包括哪些呢?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小编早就给你准备好方法了。
在京东、当当网、豆瓣上输入这个领域的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关于这个领域的书,几乎每本书下面的介绍中会把书的目录列出来了,你只要一本本地把这些目录看下去,并做整合,当你看了10本左右的目录之后,你就可以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了。
以我的经验,大学里的教材往往是最好的规范教材,而不是那些畅销书。一说到大学教材,很多人就谈虎色变,大学教材太枯燥了,没畅销书好读。但是我要告诉你,畅销书固然好读,但对知识点都是呈点状分布的,不成系统,即便你了好几本畅销书,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你还是盲人摸象,把握不了整体。
你的选择不是在大学教材还是畅销书上,而是在大学教材中,应该选哪 一本。
如何选好一本大学教材?可以在豆瓣、知乎等平台上提问、看别人评价,根据别人的推荐来找到这本规范的教材。当然,也可以自己选择,在京东或豆瓣搜索出来的一大堆这个领域的书中,看哪本的目录最详尽,最成体系,便可以作为规范教材。
选定了规范教材,就认真认真地从它开始学习吧!
每个人的阅读方式不一样,阅读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很多人读书方法是这样的:拿到一本书后,就直接从第一页一个字一个地往下读,教科书往往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中途而废,然后怪自己的毅力不足。其实是你的方法不对,给自己造成了痛苦。教科书知识体系比较完整,逻辑结构比较清晰,完成没有必要从头到尾逐行逐句阅读,可以采用第一遍快速阅读和第二遍针对性精读。
2、快速阅读
(1)阅读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内容的大纲,了解目录,就等于了解全书的一半。仔细研究目录很有必要,重点寻找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合并的则合并,呈现线性关系的,就用时间作为线索搭建关系。
(2)阅读序文
分析目录后,自己脑海里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框架,但还不是很清晰,也还不能判断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候就需要再来阅读前文序言。作者往往会在序言中交待自己是如何安排书中结构的,有了作者的交待后,对比下自己之前的理解,进行修正。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跳过目录,直接读序言,知道作者的结构安排就可以了。其实是不行的,大部分教材的序言都是简单的交待整书结构,具体内容还是需要看目录,你才能有一个更清晰的框架。
很多人读书,容易忽略目录和序言的作用,直接翻到正文开始阅读,这是不对的,目录和序文对你了解全书结构非常重要,否则陷入到零散的知识大海中无法自拔。
(3)快速翻每页内容
通过目录和序文的阅读,对全文内容结构已有个基本认识。快速翻每页内容,目的是为了证实具体内容跟脑海中的大纲相差是不是很大,同时也可以再一次修正大纲。
(4)做粗略思维导图
脑海中的大纲已渐渐清晰,这时候就可以把它显性化了,用思维导图软件输出一个粗略的内容大纲,到这里便已经完成了第一遍阅读。
3、第二遍阅读
有了第一遍阅读,不仅大致了知道全书的内容结构,也可以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在一本书中,往往有大部分内容是一看便知的,不需要逐页逐行地看。因此进行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有策略地看,对重点内容精读,不重点内容扫读。理解了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理解了全本书。不要贪心,二八原则是不会骗人的,掌握那20%的重点内容就可以了。
我们很多时候太贪心,不想放过书的任何一个知识点,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也把握不住书中的重点。好不容易把整本书读完了,却不知道作者重点要说什么,这是怎样的悲哀!
4、补充思维导图
通过第二遍阅读,对书的更多细节有了理解,现在再回过来补充完善之前画的思维导图,让知识体系更充分完善。
我看到很多人做的思维导图,往往就只有两层或三层,相当于把目录搬上了思维导图软件,这是不够的,需要做得更细一些,至少也得有个五、六层。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整合书本知识结构的过程,花的时间往往比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更长,但是很值得的,不仅可以让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重构书本结构,也为今后复习或继续学习提供了基础,节约了很多未来时间。
5、主题阅读
读完一本规范的教材,对这个领域的知识的范围、专业术语有了基本了解,但是想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光读一本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读该领域更多的书。
我们存在一个错误认识,特别是大学期间,课程开设了不同领域的入门课程,比如西方经济学基础,我们学了这门课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一个领域的知识,其实只是皮毛而已,它只是对这个领域的导读,系统地介绍了这个领域的知识范畴,但是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简单地提到了一些,没有做更深入的介绍,更重要地,需要我们课后去对每一部分进行深入学习,我们却很少有人课后还会进行这一步,多数停留这入门课程上了。
想要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必须进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什么呢?就是读完一本规范教材后,继续找这个领域相关的一大堆书来读。
6、完善知识体系框架
之前输出的思维导图,可以说是把这个领域的知识骨架搭建起来了,但还停留在表面上,还缺乏肉感,主题阅读的目的在于给知识骨架各分支往增加肉感,往深度进发。具体如何做呢?
以规范教材为标杆,其它相关书籍向它看齐,在思维导图上做加减法。看哪些内容是重复的,就直接略过;哪些是新知识,就补充上去;哪些比规范教材的讲得更好的,就以新代旧;哪些讲的不如规范教材的,就扔掉不管。这样,这个领域知识体系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肉感。
最后输出的这个领域的完整思维导图,一大堆书,最后浓缩成为一张图。这张图的作用大着呢,不仅是你本次主题阅读的结果,也对你今后复习有很大的帮忙,直接拿它来复习,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今后你想更深入学习这个领域时,便可以在这张图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度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做思维导图或读书笔记的习惯,时间一久,学过的知识就渐渐忘了,下次想再来学习时,又得重头开始,因为已经不知道自己已学习到哪个阶段了。思维导图就避免了这个情况,它成功地把这次学习的结果记录了下来,呈显性化了。下次学习时,一眼就可以看出已学习到哪一个层级了,直接再前走,省了很多重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