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古国千年的文明,从一颗葫芦便可见一斑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奇的小牧童

藤蔓绿染木架,

日光下,藤叶斑驳了光影

而在明灭的光影中

一个个饱满的小葫芦

正盛藏着古国千年的文明

和不灭的美丽传说

在清风岁月中静享春秋

葫芦—源起

拨开历史的烟云,古籍翻转,“瓠”、“匏”、“壶”是葫芦最早的称谓,《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七月食瓜”为嫩瓜之食,“八月断壶”为容器之用,葫芦源起于先秦甚至更古远的时代,在先人的生活中承担着食、用的多重角色。而关于“壶卢”这个双音的名字,可以追溯到烽烟四起的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的“长柄壶卢”是为字证。

而直到盛世唐朝,“葫芦”这个沿用至今的名称才开始流行起来。宋以后,因为品种的增多,葫芦的名称也便多了起来。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便出现了七种称谓,分别为: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

葫芦—崇拜

逝者如斯,葫芦之于历史,在春秋轮转中,逐渐成为先人生活中崇拜的对象。葫芦之形,外形饱满,且内多子,与生殖具有着某种关联。

有《诗经·大雁·绵》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其中“瓜瓞”二字便代表着葫芦。荒古之时,生存多艰,先人在恶劣环境之下,寿命多短,于是一个氏族的强盛与否,多取决于成员的多寡。

生殖繁衍,延续与繁盛氏族,便成为先人至关重要的事情。作为生殖载体的女性,在当时普遍受到尊重,先古之人,思想尚处蒙昧之中,而怀孕女性的身形与葫芦又存在着相似之处,于是先人便把葫芦与自身的繁衍相联系了起来,相信葫芦对繁衍拥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为如葫芦一样多子兴族,先人便产生了对葫芦崇拜的意识。

葫芦—合卺(jin)

玉树芝兰,冰清况有闺房秀。画堂如昼。相对倾醇酎。合卺同牢,二姓欢佳耦。凭谁手。鬓丝同纽。共祝齐眉寿。

——《点绛唇·玉树芝兰》

合卺民俗,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而随后世发展,匏改为杯盏,便成为了沿用至今的“交杯酒”的习俗。

“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红妆喜烛,亲朋恭贺,阵阵欢闹之声中,新人交杯饮毕覆盏于地,一仰一覆,惹来亲朋好友哄闹玩笑,新娘红衣之下妆容更是艳煞旁人。

在宋之时,“合卺”礼毕,还有掷盏于床下之说,若两杯一仰一覆,则正合男俯女仰之式,寓意阴阳和谐,是为大吉之兆。

葫芦—吉祥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咏瓢》

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具有辟邪、招宝的内涵。在字意上,因葫芦与“护禄”、“福禄”谐音,且本身天然饱满优美,无须人工雕琢自有一种喜庆圆满的美感,而被古人认为具有驱灾辟邪,招财进宝的功效,而成为人们喜爱与珍藏之物。

葫芦多子,且枝“蔓”谐“万”音,于是葫芦便在古人的智慧联系下,也寓意着“子孙万代,繁茂吉祥”。

葫芦之于中国,盛藏着千年历史文明的缩影,在静好的时光下,饱满的身型一如先秦时的“瓠”、“匏”、“壶”,蕴藏着多子与圆满。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