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解

你看的不全是真相!

2019-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MilkCynthia

亡戟得矛一词,用来比喻人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讲述了《左传》当中发生的一起著名的战役,时间大概在鲁成公二年的齐晋之战,初交锋齐军小胜,齐侯便误以为晋军怯弱,不堪一击,命令士兵打败晋军方能回营吃饭。

亡戟得矛的士兵

这时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战役开始时,大队人马走向前,一个齐军战士因为走在大队人马的最后,他也在手握长戟向前猛冲,却从侧面杀出两名晋军拦住他自己的去路。这名齐军士兵独自一人却毫不畏惧,将长戟抡动如飞,猛刺晋军。双方经过一番苦斗,齐军士兵终是双拳不敌四手,兵器长戟被打掉了,发现自己没了兵刃他便只能转身逃去。两名晋军不屑追杀失去这位兵器的勇士,于是二人掉头奔向大战场。齐军士兵逃跑的路上时发现草丛中有战死士兵丢弃的长矛,他顺手抄起来准备重新参战,向前跑了几步却猛然想起,战场上丢失兵器按军法是要受惩处的。他开始犹豫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访径无计的时候,他发现远处有个人影向他缓缓走来。来人像个读书人。齐军士兵心中大喜,立在路旁,向来人抱拳行礼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我在作战时失掉大戟,但又抬到一条长矛,您看我会受到惩罚吗?”读书人觉得这不是问题:“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了戟,得到一条矛,得失相当嘛,为何要受处罚。”士兵仍然不放心,感到十分为难。这时镇守高唐的齐国大夫经过这里,齐军士兵向大夫报告了亡戟得矛的过程,问是否可以回营。齐大夫大怒,训斥道:“戟是戟,矛是矛,两者不能相抵,你等着受军法惩处吧。”这位士兵不愿受军法惩治,他的同伴劝他一同逃命,他悲壮地说:“与其回去受军法处置而死,还不如多杀几个敌人,战死沙场乃是战士的本色。”他说完,抱着必死的决心返身投入战斗,直至战死。


丢掉兵器,确实是兵家大忌,但是一国大夫身居高位,问也不问缘由便要拿人,如此毫无人性的兵法只会使人失去本心,看不清楚真相,说不定丢掉的是一员大将。可见眼见未必为实。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未曾进食,后来颜回想办法讨回一些米煮饭。当饭快要熟快熟时,孔子路过,远远看见颜回饥不择食的用手抓饭吃,吃相很难看。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

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直说:“我梦到祖先了,应该那这些清洁的食物先祭祀他们”。颜回忙说:“不行!”(因为祭祀先祖是不可以用被吃过的饭的)孔子稍感宽慰,心想颜回这孩子虽然偷吃,但是敢于承认错误。可是颜回却说:“都是我烹饪技术不娴熟,刚才开锅热气太猛,把屋顶的灰尘给冲了下来,有灰尘掉到锅子里,我抓了出来,扔掉总不太好,所以自己吃掉了。”

孔子教学图

孔子对此十分感慨:“原以为眼见为实,谁知实际上眼见的未必可信;凭借内心的想法来做衡量事物,到头来也不一定可靠。看来要借由一些事物来知道一个人的为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啊!”


可见人眼见尚不能为实。

那士兵明知双拳难敌四手却也丝毫不怯懦,明知军法威严却坚持全心战斗,一不曾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二不曾生出一颗背叛之心,宁愿战死沙场也为国家而斗,由此可看出此人就算一是忠臣二是良将。

马路上,一个儿子大声的用我们听不懂的家乡话指责母亲,母亲在一旁唯唯诺诺不敢吭声。我们便断章取义的认为这个儿子不孝顺,对母亲态度恶劣。
也许,是因为那个母亲乱穿马路差点被车撞上,儿子着急才会说母亲几句呢?
单位里,新来的博士总是高冷的一个人吃饭,少与人交谈。我们午饭后嚼舌根,认定别人自恃清高,不屑与我们为伍。
也许,只是这位博士不善言谈,属于慢热型的呢?

你经常会认定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总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作出评价。却不知事情经过来龙去脉,很多时候你的眼见为实根本不是事情的真相,你看到的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内容,不是吗。

(MilkCynthia)一个生活的冷静观察者,专注于有温度的原创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