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华晨宇,话语权

2020-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曹同学

前几天在朋友家吃饭,说起00后同事过于自我,不懂配合和尊重别人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按年代贴标签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对年轻一代看不顺眼,是高速增长的物质生活和迭代缓慢的价值观的矛盾的体现。

网络上诸多批评的言论,不过是因为我们掌握着当下的话语权。

为了方便行文,文章里保留XX后的习惯说法。

1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过去,我们80后、90后被评判为多么不堪的一代。

如今,80后的我们也在评判着00后是如何的不堪。

一代不如一代么?

不如说是价值观的转变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

80后的父母,多出生于建国后,三十而立甚至四十不惑之前都是计划经济,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成长与拼搏。

1993年,计划经济取消了,不用粮票了。这时最大80后13岁,正值价值观成形的青春期。大部分80后的青少年时期,生活或许还不富足,但至少吃饱穿暖了。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但很多80后还是有一个兄弟或姐妹。家里、学校里、社会上,总要顾及他们的感受,盘算家庭资源的分配。

90后轻松了许多,生活更加富足,而且多是独子独女,三个家庭的宠爱于一身,没有人抢玩具,不用穿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通过网络了解更大的世界。

00后呢?90后有的他们全都有,而且青春期赶上移动互联网爆发(2013年),中学甚至小学就标配手机。不仅价值观,行为与沟通方式都和过去大不相同。

80后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的匮乏,理解不了50后、60后父母的勤俭节约。

80后没有经历过独享宠爱的青春期,理解不了为什么00后新人不care自己这个前辈。

简单的说,就是祖国发展太快了,短短几十年,改天换地。

十年后,物质生活水平岂止百倍变化。而我们成形的价值观,还停留在十年前,没有来得及更新。

矛盾由此产生。

这种矛盾并不是以十年为一个断层产生的,就好像上面那些大事都是不是隔10年才发生。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是连续的、渐进的,如波浪一样迭代向前。

前浪看后浪不顺眼,但结局总是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只是后浪并不会等到以“0”结尾的年份才准时拍过来。

按年代贴标签,没有道理。

2 周杰伦和华晨宇

说起看不顺眼,想起知乎一个问题:“华语歌坛是不是把华晨宇捧的太高了?”

我不禁想到了周杰伦。

现在周杰伦风评还不错,可他在2000年出道后评论两极分化严重,谩骂和污蔑的可能还多一些,现在网络上还能搜索到那时谩骂的帖子。

记得2004年高中时,周杰伦在春晚演唱了《龙拳》,同学们都挺激动,长辈们却极尽嘲讽。

但上大学、大学之后,风向就变了,周杰伦越来越受欢迎了。

因为越来越多的80、90后们走上社会,有时间和金钱去支持喜欢的歌手,在社会上的声量也增强了。

去年,周杰伦粉丝被迫营业,连微博都没有的周杰伦超话打榜第一。

凭什么?

人多呗。

十几年前面对长辈嘲讽不敢反驳的小粉丝们,已经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位置,能发声、敢发声了。

换句话说,有话语权了。

华晨宇或许也将类似。

90后歌手,唱90后、00后喜欢的歌,被70后、80后所讨厌,挺正常的。

同事聚会,00后大声唱着“我管你什么想法……我不要被谁给教化……你没资格评头论足……你的意见我真不在乎”。

作为一个80后老叔叔,觉得年轻真好,他们表现着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与态度。

他们喜欢华晨宇,就好像我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喜欢周杰伦一样。

与其说,他们更敢于表达态度、更加自我。

不如说,他们成长的过程没有受到过那么多的压抑与管束,价值观与80后天然不同。

当喜欢华晨宇的孩子们长大一些,有了话语权,华晨宇的风评也会更好。

到那时,他们或许也会去评判下一代的歌手、下一代的孩子。

就如我们现在做的一样。

3 话语权

有这么一句话:“新理论被接受,不是反对的人改变了立场,而是反对的人都死了”。

说白了,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换了。

而话语权的变换,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按勒庞的说法,拥有共同心理诉求或目标的一群人可称为群体。

而群体总会为自己发声,反对其他异见群体。

一个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占有优势,其话语权也相应强大,舆论也相应被主导。

当周杰伦粉丝的话语权从弱小变强大,周杰伦的风评也从两极分化,变为广受欢迎。

当80后、90后走上社会,“垮掉的一代”成了中坚,再也没人提起十几年前的可笑评判。

所以没必要为00后担忧,那些自私、自我、特立独行等等负面标签,都是当下掌握着话语权的人给他们贴上的。

再过十年,当他们逐渐掌握话语权,那些标签也会褪去。

也没必要去看不惯,价值观不同,不必强融,坦然接受他们就好了。

因为就算不接受,未来也是他们的。

社会总是在进步,未来总比现在更好。

我们的下一代,会创造比我们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