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回应,老人工资没有问题,是工作人员“以公套公”,已处分
女士最近向记者反映说,老人的工资有很多疑点,怀疑因社区违规操作,导致老人这 7 年应该还有 8 万多的工资差额没有发到老人手上,被挪作他用了。女儿说,其实在 11 年到 18 年,老人干这份工作的时候,因为工资实在太低,他就一直觉得事有蹊跷,但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证据。直到 18 年,父亲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的车祸,不得不住院终止的工作。这个时候,让人迷惑的事情出现了,社区有工作人员先是突然给了张女士一张银行卡,说这是他弟弟,也就是老人儿子的一张废卡,让张女士自行处理掉。但过了段时间,社区又有人说卡里现在有 6000 块钱,而里面有 4000 是社区的,让张女士取出来还给社区。整个过程是整蒙了。
张女士不知道社区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查了之后才发现,首先这张银行卡的主人,老人的儿子一直在外地,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张银行卡的存在,还一直被保管在社区。然后这张卡过去几年,每个月都会固定打进一笔钱。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老人的儿子在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签了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每月工资不低于 1250 块钱,而打进这张银行卡里的钱,就是这份工资。
在张女士看来,这张银行卡很可能就是营义上用 d e 的身份办理,但实际上是应该给真正在做环卫工人的父亲发工资用的,可社区只从银行卡里拿出了一部分发给父亲,这按 1250 每月算下来,应该是还差了父亲 8 万多的工资。而当地社区人员给出的说法是,老人领到的工资确实是从老人儿子银行卡到账的钱里面支取的,但这张卡并不是专门用于给老人发工资的,卡里的钱还用在了给其他人发工资等等地方。至于老人的工资,那是双方之前都口头约定好的,最初一年口头约定就是 700 块钱一年,以后每年会适当提高,这是老人同意了的现金发放,老人每年也都签了字,不存在还有 8 万多差额的说法。而社区确实利用了老人儿子的身份信息,虚增了另外一个公益性岗位,从而套用补贴资金,再将套来的钱用在了其他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发放上。
对于这种套工用工的不法行为,社区相关人员已经被处分。我想说,即使真的按调查结果没有转走老人的工资,就当初口头约定只给老人一年 700 块钱,一个月 50 多,一天不到 2 块钱,这符合国家对该类岗位的最低薪资标准吗?而且我查了一下, 11 年当地城市低保月均17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也有 80 块,却给环卫工人这么低的工资,不是欺负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