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许有冤案,但因果没有

2023-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第五公子

摘/《历史因果录》

张亮,唐初大臣。

张亮少时贫贱,以农为业,洒脱有大志,外表敦厚而内心诡诈,人们很难看出来。隋炀帝大业末年,张亮跟随起义军首领李密,但未受重用。

恰在此时李密军中有人反叛,张亮告发了此事,随后受到李密的重视,让他隶属于名将李绩(徐世绩)。

后来房玄龄、李绩又将张亮推荐给秦王李世民,从此张亮时来运转,逐渐蒙受恩遇,成为秦王府重要成员。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张亮作为秦王府旧部因功屡获升迁。

张亮早年就抛弃了结发妻子,迎娶了一个姓李的女人。李氏生性淫荡,而且骄横嫉妒,张亮对她又爱又怕。

张亮任职相州时,李氏与人私通,而张亮竟然将与李氏私通之人收为养子,还取名张慎几,跟自己亲生儿子张慎微仅一字之差!此外,李氏还喜好巫蛊邪道,所到之处男女巫师盈门,而且还干预政事,由此张亮的声名日渐败落。

张亮任洛州都督时,心怀异志的名将侯君集故意刺激他说:“你为什么被排挤出京城?”张亮没好气地说:“是被你排挤,还能冤枉到谁?”

侯君集趁机试探地说:“我平定高昌国回来后便触怒了皇上,怎能忍受这样的排挤呢?我郁闷得都快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吗?我与你一起反了吧……”

谁知张亮故伎重演,像早年告发别人一样又告发了侯君集!唐太宗一开始不信,二来也想给侯君集机会,便将此事放下了。

谁知后来侯君集真的和太子李承乾一起谋反,张亮因为预先告密而再度获得重用,升任为刑部尚书,参与朝政。至此,张亮人生中的第二次告密,让他又回到了权力中心。

但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由于张亮的老婆喜好巫道邪术,因而张亮也十分信任一个方士程公颖。在相州时张亮曾对程公颖说:“相州地势优越,有人说不出几年就会有王者兴起,你认为呢?”

程公颖就顺着意思说张亮睡觉如龙形,将来必定大贵。又有个叫公孙常的人,自称会炼金术,张亮又对他说:“我曾经听到预言,说有弓长之君,应当别立国都。”公孙常就说,弓长比较符合张亮的名字,张亮听后非常高兴。

贞观二十年,有人告发张亮的种种劣迹,并说张亮私下养了500名义子。最搞笑的是,张亮器重的两名方士程公颖和公孙常,向朝廷揭发证明了此事!

张亮还想陈述自己是旧臣而自保,唐太宗却说:“张亮私养义子500人,是想干什么?正是要造反啊!”最终,生平两次因告密而晋升的功臣张亮,也被人告密谋反,处死并没收全部家产。

顺便说一句。

张亮谋反案,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张亮一没有动机、二没有实力、三没有发生,这种条件在贞观盛世谋反完全是脑子进了水。

我们姑且承认有此疑点,也许张亮是被人诬陷、被冤杀,但伴随着他两次告密、抛弃妻子、娶回神婆、收养义子等一系列荒唐操作的开始,灭顶之灾难道不也是在同步酝酿成型吗?从历史中看事件,张亮也许很冤;但从因果中看历史,张亮一点不冤!

就像我们平时的恶念与恶行,有时候并没有形成一个直接的结果,因此萌芽时我们毫不在意。当有一天某个我们承受不起的结果突然来临时,我们却是如此措手不及。

反之,我们平时的善念与善行,有时候也没有一个直接的结果,甚至搞不好还会小病小灾、破财失意,乃至走路崴脚、吃饭塞牙,可是也许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某个结果,迟迟没有到来……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史料选自《旧唐书·张亮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