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创造高品质人生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到底是“思考”重要,还是“提问”更重要?
我们先不忙着回答,看下面的这个实验。打开优酷视频网站,在搜索框中输入“选择性注意力实验”,如果播放的是一些男女玩篮球的视频,那就对了。
下面注意了,请回答“穿白衣服的总共传了多少次球?”说实话,当我一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珠一眨不眨的紧盯着穿白色卫衣的人,最后我数了14下,答案是15。
但是,重点不在这里。实验中有一则提示“你看到黑猩猩了吗?”不可能,整个视频我从头看到尾,怎么就没看到?此时视频倒过来重放,果真有一个穿黑猩猩衣服的人在传球的过程中走了进来,而且还做了一个举拳蹲胯的动作,然后慢慢的从左侧走了出去。
事实就是这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亲自上网看一下,不过必须是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才会有更深的体会。这个实验是由丹尼尔.西蒙斯和克里斯托弗.查布里共同研究举办的,听说凡参加测试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看到黑猩猩。
我们再回到起初的那个问题,现在你能回答出是“思考”重要还是“提问”重要了吧。对,毋庸置疑,“提问”更重要!因为提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果视频中的问题变成“穿黑衣服的人传了多少次球?”相信每个人就都会看到大猩猩了。不同的问题指出了不同的方向,相应的也会让我们采取不同的行动!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两个学生一起做题,题很难。其中一个面对题目心想“什么东西,这么难,我可不会。等老师讲了再做吧”。然后把作业推到一边。
另一个面对问题则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做呢?画一个图来做会不会更好呢?如果换成老师他会从什么角度来分析呢?”然后趴在桌子上奋战不止。
通过不同对待问题的态度,可以看出主动提问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比那个逃避问题的同学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按这种模式发展下去,这两个同学的人生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提问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优质提问,进而来提质我们的人生呢?
日本著名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郎在其著作《学会提问》中,对此做了明确解释。本书包括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的分类、优质提问的技巧、诀窍、法则等。

读完此书,一定会让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这一随便发问的行为产生重视,并且随着优质提问的增多,进而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买来详细阅读。
优质提问的好处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在他刚到COACH A公司时,有一天碰到了董事长伊藤守先生。先生随便的问了他一句:“粟津君,你在咱们公司想做什么事情呢?”
作者坦率的回答:“我想成为高管教练。”
伊藤先生又问:“那你成为高管教练后,想做什么?”
作者刚来公司不久,被这个问题吓了一跳:“啊?!那个我还没想过……”
“那你觉得你什么时候能成为高管教练呢?”伊藤先生追问到。
听了这个问题,作者一愣,勉强回答到:“……嗯,我想大概三年以后吧……”
“哦。好了,再见。”伊藤先生笑着走了。
这一次提问,给作者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来公司之前,他从来还没有对高管教练这一工作做过认真的考虑,对于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客户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提升作为高管教练的能力,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思考。伊藤先生的问题让他彻底警醒,此后一直激励着他在工作中尽力做到最好。
好的提问就是有这样直抵人心的作用。想想我们上学时,每当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一个简单的提问,或许就会让我们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更有兴趣的将学习进行下去。好的提问会促成发现,而发现又会激励我们行动。这就是优质提问最大的好处。
当然,好处还有很多,作者从工作与生活的角度还总结出了其他几种,比如:提问力会左右个人评价、提问使人与人处于对等关系、提问有助于团队创建、提问能构建企业文化和风气等。
提问的分类

如上图,提问分为轻松提问、优质提问、沉重提问和劣质提问四种。
1.轻松提问(乐意回答/无发现)
在这四种提问中,轻松提问是优质提问的基础,因为要想抛出合适的提问,收集信息必不可少,而轻松提问是最合适的方式。
符合以下三点特征:容易回答、乐于回答、被问者惯于谈论。
作者通过与大量客户交谈发现,询问对方的成功经历或是得意事迹是轻松提问的最佳素材。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可,我们自己也不例外。
2.劣质提问(不愿回答/无发现)
特征是:不考虑与对方的关系、毫无疑义的追问对方私事、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被问者身上、“别有用心”的提问等。
3.沉重提问(不愿回答/有发现)
沉重提问与“劣质提问”相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它必须是建立在与对方关系牢固的基础上,且对方听到问题不会产生反感,而是觉得是为他好这一目标。
沉重提问能促成从他责到自责的视角转变。因为更多人都热衷于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却不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一般就会归责于孩子不努力、不认真听讲、贪玩等等,但却很少检视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关心不够、自己是否更爱玩或者对孩子要求是不是太高等等。
4.优质提问(乐于回答/有发现)
乐于回答并且有助于发现和行动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它共有八种类型: 1)询问“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的提问能让一个人发现“want to”的自己的提问,很可能就是优质提问。 2)询问工作大义的提问 真正热爱工作的人,都是能从工作中得到认可,能为社会带来价值的人。挖掘工作的深层意义,对推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询问词语定义的提问 比如现在人们都热衷于把“爱自己”挂在嘴上,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怎么爱”却未必有人能说的清楚。提出这样的问题,会让对方沉下心思考,这比嘴上空泛的说一说更有力量。 4)询问相反概念的提问 比如很多人都说不清自己“喜欢的事”是什么,这时就可以问他“不喜欢的事”都有哪些,如此一剔除,就显示出“喜欢的事”的轮廓了。 5)质疑“理所当然”的提问 6)尝试改变立场的提问(站在对方的立场) 7)询问现在和未来的提问 8)“开放式”的提问

“优质提问”的诀窍1.交换言外的信息 首先:姿态上要做到“积极倾听”。包括凝神谛听对方话语,同时认真面对“言外之意”和“真正想传达的心情”,并且也向对方提供反馈,从而深化发现的积极姿态。
其次:留意自己的表情和姿势 最后:保持最佳姿势,最好坐在从对方看来稍偏右或偏左的斜对面,隔着桌子相距一米左右,身体朝向对方。
2.提问应顺势而行,现想现问 事先准备的言语和提问,是无论如何也包裹不住现场的热量和感情的,而被问者是当场思考并作出回答的,所以两者之间必然产生温差,这一温差将导致交流的错位。
最好的做法是准备一个“备忘录”,记下偶一瞬间想到的提问,以及用于提问的关键词,这样有了“优质提问”才会产生“优质回答”。
3.当场思考各种提问的方法 依循“5W1H”法,即when、where、what、who,why以及how
4.提问不提建议 接受并执行建议,终究属于“被动”行为,并非源于自己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果,所以很难促成进步,有时还会对提供建议的人形成依赖。而一旦失败,可能还会归咎于提供建议的人。比起好的建议,“优质提问”更容易成为一生的财富。
5.以我为主语的反馈 提问之后,一定要向对方提供反馈。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客观事实”和“主观事实” 客观事实就是依原样传达事实,主观事实就是传达“我听了回答有这样的感想”等情绪或印象。
6.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回答,都不要评判其好坏
7.不做消极提问
8.不说没必要的开场白
9.认清适合提问的场合

优质提问的创造方法
上面的介绍中,我们都是在有问题的基础上谈论的。如果我们没有问题,又如何能创造出零基础的优质提问呢?
细心观察我们平时的问题,会发现每个人的提问中都存在“个人偏向”,这固然与我们的性格、工作环境、人生经历不同,但是从更本质的层面来说,原因在于每个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价值观”“常用语”不同,所以提问才会不同。
基于上述总结,作者创造出了“3V法则”即:
Vision:理想(渴望得到的东西)
Value:价值(价值观);
Vocabulary:语汇(常用语)
利用“3V”法则,寻找适合提问的关键词,再结合我们前面所说的“5W1H”,经过“不同组合”,就会创造出促成发现的“优质提问”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作者把日常生活中人们随随便便的提问,上升到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来解读。而且逐本溯源,一个好的提问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一生。所以,认真对待生活,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在问题中促成发现,采取行动,长此下去一定能创造出高品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