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易)致用

如何高效读书并转化为实战能力--文字版

2017-10-21  本文已影响6人  6bdafa444ee5

如何高效读书并转化为实战能力--文字版

在6月7日晚上进行一次阅读方法论的在线分享,很多读者都没参加,一直问我是否有文字版,今天分享一下文字版。

读者 @宛若霓咖 在听完讲座之后整理了文字版,我在她整理的基础上,又修改和增加了一些文字,基本上包括了演讲中的主要内容。感谢 @宛若霓咖 的整理。

正文

分享内容: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如何快速获取一本书的精华?

如何通过读书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如何将书中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

目录:

1 关于阅读及主题阅读

2 战隼老师的阅读方法论

- 2.1 准备阶段:书单

- 2.2 阅读方法论的具体内容

- 2.3 阅读中的10个问题

前言

为什么每年读上100-200本书会有效果?

有不少读者是通过每天一本书的标签来知道我的,那是我在2012年时坚持的习惯,绝多数人第一次听到每天一本书或每年100-200本,大脑中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阅读真的会有效果吗。

因为传统的认知是书要慢读,尽可能把书从头读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去看。一般来说每年读上100-200本书的人大都是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论,虽然不一定每个能达到这个级别的人都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但还是有办法的。

我在2012年时挑战过了一次,一共坚持379天。当时属很好奇,知道有些人能做到:李欣频、胜间和代、梁文道、本田直之等人。

很多人说每天一本,但没法证明,我做这件事时,基本在一整年都在直播,除了小说,基本上每一本书都写简评、笔记、书评或思维导图,并且在微博和豆瓣上都实时更新过每一天的记录,2011年一共能在网络上公开过300多本书的简评、笔记、书评和思维导图

尝试一年之后,发现自己能做到,但这种方式压力太大,读书不一定要每天读完一本书,要看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

Part 1: 关于阅读/主题阅读:

四种阅读方法

对于阅读推荐一本书就足够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涉及到的读书方法无非4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种阅读方法的难度和要求依次递增,其中主题阅读是最高级也是最重要的。

只要尝试了运用主题阅读去学习技能之后,就能让你一年读上几十几百本书获得很大收获,并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很强大的技能。

我自己用主题阅读学习过几十种技能和知识。自从学会主题阅读这个技能之后,每年会有意识的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二、二回主题阅读。

虽然主题阅读很难,但上过大学的人可能都在无意中做过一次。就是写毕业论文的,列出题目,然后去图书馆或网络上大量搜索或翻阅相关的书籍、资料,然后汇总,统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终变成论文,就是一个主题阅读的过程。

怎样用主题阅读学习一个新技能

当你使用主题阅读去学习技能或知识的时候,主题阅读像玩RPG游戏,你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子,分成几块。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如果从这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走,应该朝哪里走。

主题阅读的缺点:

个人案例: 去年的时候,帮一个朋友救过场,他是做培训公司的,跟一个公司签定好合同之后,原定的讲师因为意外,无法过来讲课,话题有些偏门,不太好找。朋友找到我帮助。以前只是对这个方向有一定理解属于入门水平,先找专家列了一个书单,然后花了一周时间把书单中的10多本书读完并做成笔记,最终变成PPT,读了一整天,很受客户好评,半年之后,客户还对这次培训印象很深刻。

Part 2 阅读方法论

2.1 准备阶段:从书单开始

不论是 还是学习技能:要准备一个书单

书单从哪里来?:

专家: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行业的专家,面对面请教,哪些书适合入门?除了个人人脉,现在还可以通过在行线下约见,或者直接去分答、值乎去付费提问。

网络:豆瓣,评分高于8分说明可以阅读(但是注意不要过于相信或者依赖),如豆瓣上的豆列(人家在一个领域中列出书单)或者公众号或者大牛

书籍扩展:看到一本好书,在里面顺藤摸瓜。任何一本书都不是孤立存在,经常可以从一本书中扩展出几本或几十书,书中注或引用都是很好的资源和渠道。

报纸杂志:平时看报纸杂志时,可以直接手机拍照,特别一个专业性比较的期刊杂志中的文章会经常在提到哪本书如何如何,看到就要顺手记录下来。

好友同事:平时跟朋友、同事聊天,或者有机会跟一些专家、达人见面的时候,别忘让对方推荐三本人,他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某方面最好的书。

可以把这些内容都保存在印象笔记中,定期累积梳理。

2.2 阅读方法论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阅读方法论,分为五步循环:阅读->思考->实践->分享->复习

这种方法合适一本书也合适主题阅读。

读书时问自己:目的是什么? 是别人推荐,觉得书很好,还是要学习一门知识或技能?

出发点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

最有效果的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如 心目中有个很具体的点或者问题,就像写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列出书单,快速翻阅哪本书最合适。

还有一种方法:准备从头到尾学习某一方面技能,阅读出发点以建立框架为主。

入门时 有耐心 阅读经典的书,当把这些经典的书读完,对这门技能有整体的概念。

尽量选择经典,慢一点没有问题,尽可能读完。

2.3 阅读方法论的10个问题

只要在阅读的时候,回答了这10个问题:

问题1: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条微博来概括

问题2: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摘抄、电子化

问题3:问了哪些问题或想要解决什么?

问题4:观点是否有道理吗?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原因或论据

问题5: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哪些观点被改变了,能用在哪方面?拆书

问题6:用图表来表示ppT、思维导图、其它图表

问题7: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问题8:怎样进行下一步行动

问题9:如何能跟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整合以有资料,输出

问题10:实践之后的观点补充

读完一本书之后,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读上几本书。不一定要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回答的越多,对一本书就了解的越深入越透彻。

可以对比一下问了10个问题和没有问10个问题读完一本书的效果有什么区别。

问题1: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条微博来概括

问题2: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摘抄、电子化

哪些是值得记录的内容?

你判断重要程度依据是什么?按照下图来分解

分解:章节要点,段落要点。(一般到第二步,经典书可以分解到3-4步)

分解的方法:手抄 重点内容+个人感悟

看起来笨,但非常的实用,特别有些短期内理解不了的内容,手写之后会让你印象深刻或者得出一些不同的感悟。

问题3:问了哪些问题或想要解决什么?

去了解作者在书中:

提出哪些问题

解决了哪些问题

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一旦列出来之后,书中的框架和作者的观点就比较明确了。

问题4:观点是否有道理吗?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原因或论据

在阅读中所有读到的观点是不是都有道理?如何验证,它的对立观点是什么?(在学习某门技能来说特别有用)

对于很多观点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观点。

哪些观点你同意,哪些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把自己想到的原因、观点和论据做对比,是作者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能否把作者的观点反驳掉?

问题5: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哪些观点被改变了,能用在哪方面?拆书法

在过程中,应该不停的考虑:

这些观点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的哪些观点被改变了?

书中的观点可以应用到哪里去?

可以用拆书的方式把一些观点进一步分拆。

有输入必有输出:

做笔记、写书评、读后感虽然很花时间,但非常的价值,做的次数越多,时间越多,就越能体验到这种做的好处。 有输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阅读的过程。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输出。 除了抄录,用自己的话来翻译书中不同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描述书中的观点,能分清书中观点的主次。不同作者观点的差异性。

通过这种方式,在输出的时候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树。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留意:

需要重复问为什么阅读及自己的阅读方式,不要被作者的思路把自己的思路拉偏。 如果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去阅读,确保聚焦问题。不停看看书中的观点是否解决自己问题。

核心就是在过程中有输入一定要输出,方式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输出 那要看书中论述的观点是不是一定要记得自己的问题是什么,重复问 所以在过程中有输入一定要输出,方式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输出

问题6 内容图表化

思维导图、PPT、信息图表、流程图或简笔画。

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发现除非你能把书的内容很有条理的表述,不然很难去表达出来。

写作或者图表会让自己输出的时候容易,也会让自己反反复复去书中阅读,澄清。

(思维导图是比较简单的方式)

问题7: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在图表输出时就会遇到: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这也会帮我们把这本书记下来。

图表、思维导图,花的时间是有效果的,帮助记住记忆点。

问题8:怎样进行下一步行动-针对技能类书籍

针对实用技能类的书:怎么进行下一步行动、我能用在生活中哪些方面

把所有的行动都细化并且列出来

提醒项:强化(避免觉得这个有用,过一段时间再用,可能就不会再用)。

设置开始时间:一般来说72小时内实践,很有可能坚持;72小时开外就很难采取行动

不停重复书中的建议/套路,8-10次。才知道这些建议是否合适自己。

这些建议的效果如何:做记录,反馈效果。

问题9:如何能跟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整合以有资料,输出.在实践中,会涉及到问题9 如何把学到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知识点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把所有相关知识点重新整合一下 输出ppt或者思维导图。 在整合或者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疑惑

建议使用费曼技巧进行单点突破

通过这种方式 把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进行连接,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

前9个问题已经让我们对书或者知识掌握的很深刻

问题10:实践之后的观点补充 - 分享

分享就是输出,在不停强化,也是一种复习。 在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这就是我们薄弱的地方 尽可能去谈论学到的知识 分享的过程会把前面9个问题的问题暴露出来。

读了很多书以后,可以找机会和专家沟通 沟通的过程中也是复习。

读完一本书3-6个月要重新梳理一遍知识,重读最主要的部分或原书,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实践心得之类的内容补充进去。进一步完善和扩展知识框架。

总结:

Q&A

1 专业性很强尤其是生涩难懂的领域如何做到主题阅读呢?

准备5-10本,看一些基本的名字或者概念。如果一本书看不懂,就多看几本,参照阅读。每本书的角度不同,可以帮助理解。建议用费曼技巧 网络检索也对一些概念进行理解或者对整体进行补充

2 读很多书后您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是简化为底层思维指导框架吗?您是用思维导图和Onenote或Excel作为落地工具的吗?

搭建知识体系=输出 大量读 -> 笔记 -> 用思维导图简化框架 -> 具体的在思维导图细化 -> 对某个观点进行扩充或者写文章或者使用Excel等工具

3 我每天会看两个小时书,可是看书过程中还记得看过的内容,一离开看书的环境我就忘光光了,做了笔记也是记不住,阅读速度也慢,是我的方式错了吗,能帮我指导一下正确的阅读方式吗,怎样才能有效记好笔记,记好内容?

阅读方法论的10个问题。10个问题一开始都回答会比较慢,熟悉后就会很快。

最简单的就是做笔记。

4 现在好的公众号原创文章特别多,很多也特别好,相对于书籍有所提炼简短,这样的阅读如何对待,如何取舍?

公众号文章的内容=知识碎片

知识碎片的方式:需要再次整理和吸收,可能的话去阅读原书。不然就对所有的知识碎片进行进一步拆解,如用10个问题应用于这篇文章。在回答这10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提炼知识的过程。在提炼的过程中发觉某一个概念没有搞懂,需要去读原书。

知识碎片就是高度简化。建立整体框架后,吸收知识碎片会很快。没有整体框架去吸收知识碎片就会东一块西一块。建立因为这个碎片不知道在知识地图上放在哪里。无法判断对你是否重要。如果建立框架,你有整体地图,你可以判断是否重要。

5 对于特别大部头的书,该怎样持之以恒一口气读完呢?比如我读《21世纪资本论》很有兴趣很认真地读了一半,中间断了两天就再也没能继续看完它了。

首先需要具备很多基础知识和常识,大量的内容没有办法去进一步了解。《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家,从一个很宏观的角度去谈,把以前并没有在经济模型中的出现过的数据推导出来了。

6.读小说该怎么读

可以摘录句子或者观点。10个问题不需要应用到每本书,问的问题越多,对这本书更了解。

有机会去谈谈,如何读小说

7.如何坚持100天行动。每天都会关注看了战隼老师的公众号分享,我自己也想加入到100天行动,可总是在下定了决定以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法太美好,行动跟不上,很痛苦。 请问有特效解决方法吗?一针见血的那种。

100天分核心规则和辅助规则。 一:坚持不了可能需要:减少目标,降低难度 二:在行动开始之前,预估哪些问题会导致失败。 关键是先坚持。前1-2周很容易坚持不下去,容易被打断。一旦坚持了,之后的难度会降低。 三:做好死磕的准备。一切都为100行动的目标让路。

8.老师讲授的十个问题读书方法论,其实在阅读的时侯基本都在运用,我更想了解如何通过读书去理清作者的思维方式还有写作手法,老师可以提供建议吗?谢谢

在阅读一本书时,需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写出来 - 找出最重要的单字 - 找出最重要的句子 - 找出主旨 - 找出最重要的架构 - 慢慢知道作者的逻辑 - 知道作者的解答方式,知道作者解决了那些问题 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当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之后,基本能确定根据问题组成的主次,也就能了解作者是如何写成这本书的。 属于分析阅读这里,怎样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一本书的章节

9.请问你在阅读电子书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10.做输出的时间占用时间非常大,有很多观点来不及总结的又要回头去复读,这样下来阅读就变成精读了,那老师怎么安排时间的呢?是读完一整本就输出还是一章节输出一次?

输出时间长是正常的。这是技能练习。 随着练习次数增多,时间会变短。只能反复重复。 一旦对该技能建立了整体框架,把经典的书读透,再去读其他的书就会更快,只关注特色或者之前不了解的点。 一开始以章节输出。再输出整本书。

11.考试类教材的阅读,有没有特别的方法 - 因为9月份要参加中级会计的考试,所以特别想知道对于像会计这类考试书籍,要求记忆理解必须准确,怎样阅读教材会更有效。

把考试书籍的基本概念把语音录下来,定期播放。可能会花时间也比较痛苦,但大脑对自己的声音接受会比较快,然后可以反复重播,快速复习。

12.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手绘更灵活随意,但是不方便后期的修改和保存;软件方便保存,但需要保证电脑在身边。如何结合两者的长处做好笔记呢?有没有很好的方法呢?

觉得手绘适合自己,就手绘,然后拍照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去。如果有苏菲,可以尝试一下使用蓝牙笔+OneNote。

13.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摘抄?

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一定摘抄让自己心动的句子 内容太多抄标题

14.在较短的时间内您是如何解决在主题阅读中相关联的几本书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检视阅读方法用多少时间比较合适,在进行检视阅读后最好与分析阅读间隔多久?

15.关于阅读过程中的精力分配的问题,比如视疲劳您是如何解决的!

每个人的注意力有限制。 应该知道自己的阅读边界,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然后就休息一下或者做别的事情

16.之前是如何保证一天一本书的,一本书大概花多久读完,花多长时间总结输出?

读书时间固定。 输出时间尽量挤出来。

17.可能很多人也是记了笔记,之后就不再看了。 或者看了一遍两遍后就没有兴趣再后续的去看。

看了一遍两遍后就没有兴趣再看:坚持分享 对这本书有兴趣,就看相关的其他书籍。 对于笔记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去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然后把行动的心得做成总结。

最后:

关于阅读方法的内容还有不少没有谈到,比如阅读时间的安排、怎样在书中做笔记,笔记的形式等等。

大家在听完这场分享之后,最好用自己的话做下总结和梳理,然后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论去读上几本书看看具体效果。

在初期的时候,一定不会太习惯这种方法。但只要用的多了之后,一定会对你现在的阅读效率和方法有所提升和改变,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不要停留在阅读或听上,只有行动才会让你产生真正的改变。每天少上一会网,读上30分钟书籍,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到阅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不要过于在意阅读的速度,关键是要把书读懂,读得多了,慢慢就会提高速度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