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别甩锅,是你不敢把目标说清楚而已!
前几天,在指导小伙伴的计划时,发现他连续三天的计划里都出现了类似的内容:
- 语音写作 1 小时;
- 运动 1 小时;
- 阅读《XXXX》书籍 2-3 小时;
- 查看其它小伙伴的作业 30 分钟。
我发现他很努力啊,在工作之余还要抽出时间兼顾学习、身体、输出。
这样的日计划,在很多工作压力不大的伙伴看来,是一种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证实自己不断提升的计划制定方式,它的特点是:把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既然是指导,我就问了他几个问题。
1. 有梦想的年轻人
我:每天可以看书 3 个小时,你的工作压力不是很大,是不是?
他:嗯,没啥事,事情一会就干完了。
我:每天读将近 3 小时的书,你期待得到什么呢?
他:老师,那些高手们每天都读 2-3 小时啊!
(我问的是期待的 Result,他回答的是激发他动起来的 Reason)
我:嗯,假如你也能像高手一样,你希望自己读书之后得到什么呢?
他:我要充分积累,积累足够了之后,就把书讲出来,录制视频,在公司里公开!(注意力在缥缈的远方)
我:公开之后你期待得到什么实际的价值?
他:嗯,有四点,个人品牌、输出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这些都很有价值。
(无法澄清成果, 只会让自己自嗨)
我:如果你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那是什么呢?
他:实际利益就是钱!(钱是一种做事的资源,不是价值本身)
我:如果你可以看书、录视频、在公司讲出来,你期待得到多少钱?
他:至少也要 100 万啊!(我也想去他公司去讲课了)
我:嗯,真好,公司给你这么大的空间啊。
他:不不不,短期是实现不了的,怎么也得几年的时间。
(果然,人们总会用构建未来梦想的方式来逃避眼前的压力)
不过,老大,是不是我定的目标太小了?格局太小了?
你看,这个小伙子有没有哪些地方很像你?
- 懂得思考未来,看到远方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渴望那些看上去美好的,几乎每个人都想要的:个人品牌、各种能力、钱啊等等。
- 能够找到未来的超级大目标,张嘴就能喊出一个,并且可以沉浸在目标达成的状态之中。
- 知道可能通往目标达成的最小的任务:先把手里的「任务」做好,目标就很有可能靠近啊,能不能达成不知道,毕竟是可以靠近的!
主动上进人们,经常会活在这种状态中:有未来的大梦想、有现在的小任务、有积极投入的状态、有心满意足的感受。这是不是已经很完美了呢?
2. 用 GROW 来分析自己是否思考清楚
我问他:你懂不懂 GROW 模型?就是那个——
- Reality:现状在哪里?
- Goal:目标在哪里?
- Option:中间的差距是什么,你要用什么策略来链接 GR?
- Will:你的第一步是什么?
他说很懂,并且也知道:GROW 模型就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模型,也知道有大 GROW 套小 GROW,来更好地分析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关系。
为了让他能够理解自己说了什么,我给他画了一张图:
并且给他一些解释:
你看你现在的 Reality 是:时间充裕,自己有所期待。
你的 Goal 是:100 万,这个大目标背后是有价值的,
那就是:个人品牌、输出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
它们是互相支持的,你有了品牌和能力,更容易有钱,
有了钱也能支持你的能力更好提升。
我也看到了你已经开始的行动:把想看的书讲出来,录制视频,在公司内公开
那么,我的问题是:在你的目标达成中,有多少个嵌套的 GROW 模型,它们是什么关系?
他想了一段时间,给了我回复:
老师,我心里的想法和你画的不一样,整体上应该是这样的:
- G:100 万
- R:0 元
- O:①把想看的书讲出来、录视频、在公司公开;②获得个人品牌和三大能力
- W:好像还没有
然后,我要关注到 Option 的第一个可以做的事情,那就是:
- G:我把书看完、录视频、在公司讲
- R:没有任何输出
- O:①看完书;②录制视频
- W:我已经安排到计划了
你看,小伙伴还是很有基础的,很快就形成结构并展示出来。我好奇地问他:「看着自己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他说:
- 我已经有了最小行动,并且安排在计划中了;
- 不过有一种感受:好像虽然有方向,实际上却在乱走,我不知道自己做完了这件事能不能达成目标;
- 虽然日常很努力, 但是这个努力好像是为了逃避,因为,找到一条路实现目标这件事
太难想
了; - 想要的东西很虚无缥缈,我不知道实现了以后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个目标!
3. 我能理解你不设定目标的恐惧
是否记得,我在《永澄:目标制定的关键是什么?-03》篇中谈到的一个原理:
未标题-2.jpg进化给人类带来了内在最深处的动力源:寻求安全。安全可以让我们得以繁衍,让基因复制和传递。如果一件事不清晰,人们就会丧失掌控感,内在就会认定「不清晰将会引发危险」,于是,本能地产生逃避的动力。
逃避的方向是:清晰。哪里可以说清楚,就去哪里。所以,当一件事不清楚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两个方向:
- 往远方逃。远方,可以随便扯,并且可以扯得很「清晰」,无论你说 100 万还是 100 亿都可以,只有自己在意自己的梦想,其他任何人并不在意,做事的人只看你是否产出结果。因此,虽然远方是可以给人以清晰感,并带来安全感,如果没有通往远方的可达成的路径,只是空想远方,那就是一种逃避。
- 往眼前逃。眼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中,因此可以很好地掌控,让自己感受到真实的安全。可是,问题就在于:你敢肯定在能力边界内做事就让你得到想要的发展么?根据「心理舒适圈」理论:当我们沿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做事,自己会感到很安全、很舒服,但是结果并不见得让你舒服,成长的关键就是跳出舒适圈,用全新的方式去应对新挑战。
既然是人,就符合人性。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就是要立刻躲避风险并获得收益的,这是人类之所以可以生存至今的关键。
为了活下去,只是把手里的任务做好,这个逻辑是解释得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重新思考:
- 环境问题。你是不是还需要为「能够活下去」而惴惴不安?你所处的环境,每日都在给你带来人身威胁么?
- 期待问题。你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做点眼前熟悉的事情,还是想要获得一番成就?成功,你想不想要?
开公司有两个核心目标:求生存、求发展。我们不仅要务实地让自己活下去,同时正因为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才会在生存之中找到可以用来达成梦想的要素,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而作为一个个体,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个体,我不相信还有人仅仅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内心一定有对未来的渴望!
4. 是时候凝视你的「害怕」了
既然想要,就要付出。
我:既然你觉得有方向,但是没有做好,那你希望先做成什么呢?
他:我还是把手里的两本书看完吧。(没有赋能的情况下,人们依然自然地逃避了,人们总会把「任务的完成」当做「结果的取得」)
我:看完书是为了得到什么结果呢?
他:我也不知道要什么结果。
我:既然不知道,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做呢?
他:至少这样我不觉得我在吊儿郎当,至少我觉得我是在积极上进,至少我觉得我在努力。(人们总会被自己的努力而感动,于是心安理得地继续活在自己的感动中)
我:你积极上进和努力,是为了得到什么?
他:我其实是想能够在公司有更好的话语权,大家能够尊重我,我说的话有影响力。(终于,出现了「想要的」了,这是他最想改变的地方)
我:当你做到什么的时候,你这个想法就能实现了呢?
他:我不敢说。
我:嗯,你内在正在想着什么?
他:因为我怕我设定了结果,做到了之后,真正想要的却没有实现,这让我很难受啊!(关键的纠结点,就在这里)
我:那你再设定一个结果去靠近你想要的就是了,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带着反馈往前走就是了?你当年学习走路,也不是一抬腿就会的啊。
他:!!!!!!啊啊啊啊啊啊!!!!!!!你说得对啊!
在能力圈之外的「不清晰地带」,最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结果带来的伤害」。我们总是在出发之前寻求一定确定感:
- 我这样是不是一定会成功?
- 我这样失败了的话得多丢脸!
- 我本来挺好的,干嘛一定要去做有挑战的事情呢?
这真是陷入到了人性之中了,既然要求发展,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要改变一下:
- 既然我们要成长,关键是跳出舒适圈,迎接新挑战;
- 既然是全新的事情,期待「一次性就做成,没有任何错误和失败」就是极其错误的需求。抓紧犯错,获得精准的反馈,从蹒跚学步的黄台做到可以跑起来才是关键。
- 不仅不害怕犯错,还要鼓励犯错,甚至考核自己是否犯错了?如果没有犯错,说明自己又陷入了舒适区了,发展又停止了。
- 再多想一些,谁在意你是否犯错了啊?成人的世界啊,人们只关注合作的双方是否可以彼此赋能,你产出更好的结果才会让对方满意啊,而「更好」就来自于犯错啊。你只要不犯那种无可挽回的、伤害合作关系的错误,就好了。
- 真正做事的人,关注的不是是否犯错,不是对你个体的评价,他们只关注我们当下的基准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快速纠偏,达成自己期待的目标。
5. 开始犯第一个错误吧!
我:如果你现在可以给自己重新设定一个目标,你会如何设定?
他:我还是不知道。
我:随便说一个试试看呢?
他:准备 30 分钟的分享,讲 1 个要点和 5 个二级要点,然后每个人收费 9.9 元,给 5 个人讲。怎么样,是不是太小了?
我:至少,听上去是有结果的,至少,你有犯错的机会了。
他:好,我去做,做完我就定下一个目标,一个个地往前走就是了!
我:记得告诉我结果哈~
这是 6 月 12 日发生的对话,他在 15 号的时候告诉我,这个分享竟然有 17 个人购买,有 4 个人告诉他「分享很实用,很有价值」。 他用这些钱买了茶歇,分给了同事,同事纷纷让他继续再讲一课。
我不知道这对他意味着什么,但是,犯错开始了,迭代开始了。设定一个本来「想不清楚的目标」,并且,直奔而去,然后根据现实结果萃取经验教训,快速迭代,这是符合成长的基本逻辑的。
突然想到了我的教练技术课程的学员的一个故事:
我要求每次教练训练的时间控制在 40 分钟内完成,但是,有的学员会用将近 2 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教练过程。
我问他,你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
他说:这样,我就可以支持到客户了啊,客户的成果最终取得了。
我问:这样做的话,你的这次教练过程岂不是就成功了么?
他说:难道不要成功么?
我问:你是如何评价「成功」的?解决客户问题就是成功么?不管用多少时间都可以是么?这个叫「一次成功」,如果只是这样做,你要如何确保「一直成功」呢?
他说:那我要怎么做呢?
我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承认自己没有做到,通过错误和失败,找到可以改进的点,然后去练习、去真正做到。你从来都没有错过,怎么有自信心去做到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成功的方法》提到了:目标就在眼前,但是达成目标的方式往往是出乎意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你想要快的结果,慢是手段;你想要平衡的结果,变化是手段;你想要成功的结果,犯错是手段。
所以,勇敢去犯错,主动去犯错,努力去让自己可以犯错!
6. 用最小损失的犯错换得成长的方法
无论怎么点出「犯错」的价值,还是有很多人担心关于「损失」的问题。
那么,我就给你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小方法,来帮助你低损失地犯错。
- 触发器:如果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比如:每天看本书、每天跑步 5 公里、学习一门课程、用心对待家庭、注重亲子关系、提升理解力……
-
行为反应:立刻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 解决工作中的 XXX 问题,并将解决方案分享给同事;
- 掌握健康跑步姿势的 10 个要点,并带动一个伙伴也按照对的方式跑步;
- 通过学习易仁永澄老师的目标管理课,掌握目标管理的五个工具,在三个目标上应用,总结经验并分享给他人;
- 听到家人的期待,准备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活动,并记录活动全程,做成家庭回忆录;
- 带孩子去一个全新的游玩场所,并迭代「每月新探索手册」,记录孩子的体验和收获;
- 用新学习的金字塔结构完成图书 A 的阅读,形成符合结构化的知识点地图,用结构化的方式将收获分享给 20 个人。
- 心无旁骛,直奔目标,收集可能的失败。我给团队有个要求——不二话、重交付。什么叫「二话」,那就是内心的疑惑,在目标制定之前我们可以充分讨论,一定确定了目标,就不再思考任何「我做错了怎么办」、「我没有搞定」、「我又失败了」等等的二话,赶紧交付一个结果,然后立刻「放下」,再开始下一个结果的取得。直奔结果,成长得更快。有这么三四次之后,团队就不在意犯错的问题了,而是抓紧交付,快速成长起来。
这是我日常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已经成了习惯,所以,任何「想要」的期待,都会立刻转化成一个清晰的结果说明,先做了再说,有了结果才能知道往哪里去、要怎么去等等的问题。
试试看吧,如果有问题记得提给我。
7. 结尾
再回头看看之前指导的那个小伙伴,你有没有发现:对「失败」的认知影响了他的态度,而这个态度让他产出了行为。 越是躲开「失败」,距离「失败」就越近,越是拥抱「失败」,「成长、成就、成功」都会快速向你靠近。
对失败的态度越是自然、轻松、稳定,整个人就越有弹性、越灵活,成果可以快速产出,想要的未来就很自然地来到面前。
所以,去试试看,对你当下正在做的那件事,确定一个小的清晰的目标,你会怎么做呢?请把你的做法、困扰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