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 严爱为本
班级管理中,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太严,有的班主任跟学生之间又缺乏必要的距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把握好“度”。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透爱?这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一 ,情感产生力量,这需要以信任为基础。学生的成长需要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怎样正确的爱学生?
(一)爱要理智公正。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二)爱要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应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的,与其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不如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换位思考,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所以,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三)爱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当老师的对学生都很关心,尽管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一定要注意爱他们,为他们付出了,要让他知道.。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班主任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很多时候,班主任呕心沥血,期望值与收获却成反比:学生并没有感恩戴德,甚至视“师”如仇。老师经常悲壮的慨叹学生素质差,其实一个方面是没有和学生共情。
所以我们的付出,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到并感受到。 这个提醒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节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因为班主任离家近,所以才每天早出晚归。班主任要把这件事放在桌面上问学生:是不是因为老师离家近,就必须得早出晚归?等等。这样挑明问题,学生才能注意到各位老师的付出,并且理解和感激老师,师生情感由此而培养。
第二 ,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简单、草率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不同的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第三 ,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要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要能做到爱的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教育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凤园的每位教师都在成为“神”的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