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删、不屏、不拉黑,不是消费情意的理由
5月13日晚,微信安全中心发布的一条消息引发关注,该消息称,大家屡见不鲜的在朋友圈“打卡学英语”的现象或涉嫌违反微信规定,其中,流利阅读、火箭单词等被点名。实行“打卡制”的英语培训公众号或机构表示目前均已停止学英语在朋友圈打卡获返利的这一规则。
消息一出,热议不断,有人指责微信管的太宽,财大气粗,凭借自己强大的社交平台优势,喊着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的口号,打击竞争者,实行垄断,过于小家子气,可另一部分人则更倾向于支持微信的做法,对于一些app和小程序,借着微信联系起来的用户网,拿用户做免费的广告推手,不是分享就是集赞,不是微商就是助力,朋友圈变成了广告的海洋。追其根本在商言商,微信本身就是一个商,他所做的也肯定会从本身利益出发,所谓的一切为了用户,不言而喻,仅对此规定来看,后续有关平台的免费广告会慢慢减少,而我们的朋友圈干净利落很多。
其实利用用户做营销的做法并不是现在才出现,很早之前,我们就知道人际传播带来的传播力度是大于大众传播的。因为朋友的一句“他家的东西很好”,我们就忍不住也去尝试,比起电视上的广告我们更相信身边人的推荐,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交平台把松散的人际关系连接了起来,一个号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朋友圈就是一个世界,最初微信这种基于强关系搭建的网络让我们乐于把生活暴露其中,因为我们相信身边人,但是随着社交圈的不断扩充,原先的亲戚群从几十个人到后来上百人,最初自己只加几个群,演变为被拉入无数不知名的群,而朋友圈也失去真实,变成打卡、集赞、助力、广告的世界。
不删、不屏、不拉黑,不是消费情意的理由有人也许会说,“我发给你让你帮我点赞,那是看得起你,把你当朋友。”可是,“这不是把我当朋友,而是消费我们仅剩的友谊”。对于一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人,社交媒体确实作用很大,它会放大传统社会个人的力量,让麻烦事得以解决,但同样,对于商业来说,社交圈子的诱惑也是如此。
淘宝双十一刷爆朋友圈的砍价活动,对谁有利,多年不联系的人突然出现,出于朋友的情意我们帮了,一句谢谢之后还剩下什么,这种拿情意当交易的做法,伤的是我们维持了数年的关系。
身处于强语境之下,我们特别看中人际关系,所以不会轻易删除或者拉黑某个人,即使他每天都发无聊的链接。商业也看到了这一点,便用情意“做买卖”,“帮不帮,不帮不是好朋友”这种道德绑架的营销方式是该值得反思。
不删、不屏、不拉黑,不是消费情意的理由这次微信的发布的消息也表示,只是对于一些诱导型的打卡封闭,其他的还是可以,不论其出于何种目的,对于用户来说,的确可以让自己等我朋友圈安静一下,也让我们在发朋友圈时可以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是为了一个返利红包而在消费自己的朋友。
既然他没有删你、拉黑你,说明你们还是有关系的存在,所以请不要让商业斩断了这微弱的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