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类——资料2

2020-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花一世界滕老师

https://mp.weixin.qq.com/s/EhU0Xe_fwlBnJUf_OCDglg

孩子看电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节制、毫无选择地看电视。

——虎妈

在心理学上,3岁到10岁的孩子处于观念形成的“迷茫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并没有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很多观念的由来往往来自于外界习得。

https://mp.weixin.qq.com/s/6GL1ejc-vk_9LZPMJq3POw

曾奇峰

一位学生家长说,她很擅长沟通,也尝试好好和孩子沟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和女儿之间仿佛有一堵墙。

女儿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她说。以前开朗活泼的小姑娘,现在变得越来越内向拘谨。是青春期的孩子都这么难以沟通吗?

02

我不知道她说她会沟通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现实。

至少我和她谈话的过程中,我说的话,只要和她意见不一致,她就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你不知道,我家那个孩子特别难沟通。

我说,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沟通的。

不如这样,你回去之后,你哪天想和女儿好好沟通的时候,你把手机录音打开,全程录下来。然后你自己抽空听听。

然后再一次来的时候。她说,刘老师,我真的录了。

然后她吞吞吐吐地描述了一下,她女儿想和同学一起去参加漫展,买了cosplay的服装,露出了一边的肩膀和胳膊,头发染成了酒红色。

她觉得女孩子不能这么非主流,所以她想好好沟通一下。

她和女儿说了很多道理,觉得这样不好,她不能接受,不是她不能接受,是没有家长能接受。她还说了一句很恶毒的话,只有妓女才会打扮成这样。

她说很后悔,怎么对女儿说出了这样的话。那天她听了录音,整夜都没有睡着。

她小时候,妈妈就从来不听她说话,也不管她想什么,总是嫌弃,甚至咒骂。她发誓等自己做了妈妈,一定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好好听孩子说话,爱她、鼓励她。可是最后为什么变成了和妈妈一样的人?

后来她的女儿并没有去参加漫展,收起了那件衣服,把头发染黑了。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她看着女儿的样子,想起自己那些悲伤抑郁的岁月。潸然泪下。

03

很多孩子都跟我说过,最害怕父母一本正经想要沟通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意味着自己做错了事,需要被修理了。

所以孩子们不敢和父母说,谈恋爱了,我喜欢的女孩不喜欢我,看了一本不正经的小说,地理课很枯燥,看了一本漫画书……

这些事情在很多学生身上发生着,对初高中学生来说,也许稀松平常、但是到了父母那,会演变成惊涛骇浪。

很多父母觉得这些事情听起来天方夜谭,那只能说明你太不了解你的孩子了。

孩子也不敢让父母了解他。因为如果想法、做法父母不能接受,他们会想尽办法改变我。除非我改了,否则他们会纠缠不休。

孩子们变得缄口不言,是因为他想说的,都不是我们想听的。

04

很多父母沟通的本质,都是,我要拒绝你。

我和你沟通只有一个目的,你要放弃你的想法,听我的。如果达成,这就是一次愉快的沟通,如果没有达成,就是难以沟通。

家长所说的难以沟通的意思,基本等于,他不听从我的,我治不了他。

人类追求快乐原则的天性使得我们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因为我们希望这些想法和意图能够得到实现,这会让我们感到开心。

那为什么很多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会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呢?

因为现实中,到处都是拒绝。

孩子的想法、意图、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无数次的拒绝之后,他就会放弃,因为此路不通。

算了,我绝望了,我不再尝试了,你总可以饶过我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你说的话,他听不进去,不符合他的想法,他没有动力去行动。他自己的想法又没有机会付诸行动。

那他除了无所事事,缺乏目标,没有动力之外,他还能怎样呢?

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变得富有攻击性。因为他开始觉得自己有力量,有独立的意识。他不想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所以他要和你对着干。

但有些孩子会变得内向胆怯,你说什么,他都不表态,不吭声,好像怎么样都可以,完全丧失了表达的愿望。本质上他是心灰意冷。他要遭到多少的拒绝才能变成这样?

比起叛逆的孩子,那些放弃叛逆的孩子,更让人担心。

05

有些父母说,孩子的想法太幼稚,太不现实,对他发展不利,难道就由着他去碰壁吗?由着他胡来吗?我作为父母难道不应该把自己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他,让他少走点弯路吗?

关键是孩子为什么要像一个四十岁、五十岁的人那样去思考人生。

他年少,稚嫩。

他就是要犯错啊,就是要走弯路啊,就是要有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想法啊,就是要为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付出热情啊。

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为什么样的事付出热血青春。这是他需要去完成的探索。没有人可以替代。

所有为孩子人生做主的父母,都是在剥夺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机会。

一个孩子,想当演员为什么不可以?想当作家为什么要被嘲笑?想学自己喜欢的不好就业的专业,为什么要被劝退?想以后开个蛋糕店,为什么就是没出息?

此时,他试错的成本低。碰壁,走弯路,会使他变得成熟有经验,甚至变得机敏,有能力。更为关键的是,他需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起那些被剥夺了想法和乐趣的孩子,有想法,有热情,有担当的孩子是多么稀有。

因为很多孩子很早就开始经历这种想法和志趣的剥夺,从而变得没有目标,没有乐趣。

我们希望孩子把我们给他的目标当目标,并且为此努力。

大部分孩子都做不到。一是,这件事情被剥夺了主动的乐趣,二是,这件事情被剥夺了自己的心意。

只是这种剥夺,披着“为你好”的外衣,看起来很隐晦,甚至很民主。

但是孩子知道,父母要什么,期待什么,如果不按照他们的想法来。他们还有一百种沟通的技巧在等着自己。

最省事的做法,就是表面上认同父母。

06

为什么很多家长,怀念年少时为了自己的想法和乐趣奋斗的感觉。年纪大了,会觉得孩子喜欢听别人的安排过一生呢?

希望孩子一帆风顺,本质上是我们太脆弱,经不起孩子的挫败,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我们吓坏。

孩子会误以为,自己的行为太有破坏性了,我稍微做点尝试,我父母就吓死了。那他以后还敢做什么尝试呢?

越是那些善于安排,为孩子想了无数后路的家长,往往真的就会得到一个特别没有力量的孩子,因为我们把内心所有的无助都投射给了孩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孩子不接受我们的安排,和我们反抗,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我们想把我们的无助放在孩子身上,但是他不接受。

不听话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而且,人类之所以会进步,就是因为下一辈不怎么听上一辈的话。

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是啊,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更苦。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让孩子独立。

你今天对他的“狠心”,只为换得明天他被世界温柔以待。

01

吃过读书的苦,终成为铺垫成功的路。

前段时间,“28岁北大女博士获聘名校教授”的消息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宣布,北大博士李琳于今年7月开始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学院将提供90万年薪,还有220万的安家费。

此事一出,引起无数人的羡慕与赞叹。

许多人感叹,同为90后,人和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可是,你看到她风光的今天,却没有看到她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

你看到她如今的衣食无忧、名利双收,却没看到她十几年来,吃尽了读书的苦。

老人们常说:“人这一辈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数的。”

今天你不吃读书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

读书的苦总有尽头,生活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曾见过很多无知的家长,在孩子读书偷懒时一味谩骂责备,或者直接放任不管。

他们自我安慰道,比尔·盖茨不也没读大学,陆步轩读了北大,还不是要回去卖猪肉。

可是他们不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前,考上的是哈佛大学;

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做起了猪肉品牌,如今销量超过十亿,身价上百亿。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或许,读书无法改变命运,但能改变思维;

读书不是成功唯一的路,但却是最容易走的路。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付出了不会有收获。

唯有读书这件事,一分耕耘,就踏踏实实地会有一分收获;

这个世上,有太多东西如镜花水月、转瞬即逝。

唯有两种东西永远不可夺走,一是藏在心里的梦想,二是读进脑子里的书。

有格局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读书的苦。

要知道,那些奋斗的汗水,终将成为孩子的底气,累积成他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他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