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
1.
记不清楚到底花了多少天才读完欧文斯通的《梵高传》,合上书,打开笔记本,在标题为“我所读过的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书籍”下面写上:《渴望生活—梵高传》,作者:欧文斯通,译者:常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读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总是忘不了那个画面:梵高抬起头,仰面对着太阳,他把左轮手枪压在自己的腹部,扣动扳机。他倒下去了,把脸埋在田野上肥沃而又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泥土之中,像一种极速还原的泥土,返回大地母亲的怀抱之中。几天之后,梵高最后的癫痫病医生,这个世界上当时仅有的两个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朋友之一伽赛大夫,在他的墓地周围满满地种上向日葵。梵高一生,向往太阳!
2.
梵高,周国平评价他说,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
他总是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似乎这是所有艺术家特有的气质,只有一个不甘于社会世俗的人才能真正地超越藩篱,看到世间最真实的东西。梵高一生都在追寻真实,表现他所认同的美丽,却一生都在与这个世间背道而驰,最后悲惨离世。他倒下的那一刻,麦田里,夕阳下,定格了壮美。
梵高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虽然他的伟大直到后世才被承认,但是我想,在他选择自杀的时刻,是没有为自己短暂的艺术生命感到遗憾的。那个时候,他觉得,他已经画完了今生能画的所有的画,他再也画不动了。最后唯一想画的是告别,可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于是他只是在心里默想了一遍三十七年来那些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对他一生给予过影响的人。
他要向乌苏拉告别,她对他的轻视使他脱离了那种因袭传统的生活,成了遭人遗弃的流浪汉。
他要向曼德斯.德科斯塔告别,他使他相信他最终一定能表现出他的一切,而且那就是他一生成就的证明。
她要向凯.沃斯告别,她的“不,决不,决不”对他爱情的拒绝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
他要向丹尼斯太太、雅克.维尼、亨利.德克鲁克告别,他们促使他爱上人世间那些横遭蔑视的人们。
他要向皮特森牧师告别,他的仁慈竟然使他能够容忍自己难看的衣着和粗野的举止。
他要向母亲和父亲告别,他们曾经尽可能地爱过他。
他要向克里斯汀告别,他是命运应当赐予他的唯一的妻子。
他要向毛威告别,他曾经在短短的几个令人愉快的星期里做过他的老师。
他要向韦森布鲁赫和德鲍克告别,他们是他最初的画家朋友。
他要向他的叔叔们告别,他们曾经称他是梵高家的败家子。
他要向玛高特告别,她是唯一爱过他并且为了爱情而企图自杀的女人。
他要向佩雷唐古伊和罗林告别,他们让他看见了人世上那些淳朴人的智慧。
他要向拉舍尔和雷伊大夫告别,他们曾经在他需要仁慈的时候给予了他仁慈。
他要向奥里埃和伽赛大夫告别,他们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认为他是伟大艺术家的人。
最后,他还要向他的好弟弟提奥,这个曾经为了他经受了长久的痛苦,然而却一直爱着他,在迄今有过的兄弟之中最好,最亲爱的弟弟告别。
这些人当中,有蔑视他的,伤害他的,帮助他的,赞赏他的,给他痛苦的,让他快乐的,但是到最后,他没有去分辨,去衡量,只是去铭记,默想这些即使去了另一个世界也会怀恋的人。
3.
梵高,是善良的天使。他热爱贫困肮脏的底层人民,他同情命运多舛的街头妓女。他信仰共产主义,他理想的社会是有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尽其所能地做他最喜爱的工作,并且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作为他工作的报酬。
梵高,为艺术而疯狂,二十七岁到三十七岁,十年间,不曾停歇的绘画脚步,从博里纳日到埃顿到海牙到纽恩南到巴黎到阿尔到圣雷米到奥维尔,从煤矿到田野到山坡到果园到河道到农家到街道到画室,从烈日炙烤到寒风凛冽,从健康到虚弱,画完北方到南方再回到北方。素描,水彩,油画,模特,写生,画布,颜料,不足,进步,感觉,就是十年间的关键词。
他要找到一个太阳,炽热得能把心中除了绘画这种欲望的一切都烧光。对他来讲,时间不是一页一页飘动的日历,而是一幅一幅源源不断画出来的画。没有绘画,他就无法呼吸,不能生存。他不因循守旧,他不惧怕权威,他坚持用自己的线条,色彩来表现他认可的美。
他从没有满意过,所以从没有停歇过。在阿尔,太阳火球似地烘烤,西北风肆虐地吹击,和朋友无休止的争吵,高强度的绘画,致使梵高得了癫痫病,疯狂之中,他砍掉自己的右耳,受人冷落,遭人讥笑,囚于监狱,送往精神病院。然而,也是这个时候,他达到了创造的最高峰,让前十年在持续的否定中饱受挣扎的自己终于有了一次完美。患上间歇性癫痫病的梵高最后被送往疗养院,在那里,他开始觉得自己画不动了,但是只要状态稍微好一点,他还是重新拿起画笔,画一画院子,窗外,或者出去写生。然而,每一次的重拾都会引发精神上的错乱,幻觉和耳边奇异的声响。
他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年,从他手下涌现出来的成百上千的铅笔和彩色图画中的每一幅都带走他的一小部分生命。因绘画而生,为艺术而死。
梵高说,我之所以在痛苦中活下来,那是因为我必须去画,必须把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要紧的不是我在人世间可以逗留多久,而是用这一生的岁月我可以做些什么。
4.
梵高最后用手枪自杀而死,在斯通先生眼里却是渴望生活的,直到读完整本书,我才了解。梵高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生活的,他用一生追寻真实。他的笔,描绘的是马卡赛黑黑的矿工,布拉邦特粗犷的农民,阿尔丑陋的女人,而不是华丽资产阶级。因为这些人才是他朝夕相处的,能从中看到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力量的人,才是他觉得画有所值的人。只有画那些底层的淳朴的人们,那些未加雕饰的自然风光,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是一门艺术。他的画,表现的是岁月的沉淀,自然的内涵。他一定要透彻地表现生活,纵然那些画商们,那些有钱人觉得丑陋和粗俗。
“我们描绘动作时就是表现生活,我们咒骂这个动作就陷入了主观偏见之中。一切真实的东西,不管表面看起来多么丑,都是美的,我们接受大自然的一切,我们相信,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更美,我们以为痛苦是有益的,因为一切情感中,它是最为深刻的,我们全盘接受生活,无须在道德上加以评判。”这就是梵高和那些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们的艺术宣言。他们是劳特雷克,最终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乔治.修拉,由于过度劳累在三十一岁夭折;保尔·高更,一个流落在布列塔尼的乞丐;罗稣,在破屋子里变得憔悴而衰弱;塞尚,埃克斯一座高山顶上痛苦的隐士。
5.
梵高死后,他这一生最亲密的人,挚爱的弟弟提奥也因沉浸在无法减轻的巨大哀痛之中而精神崩溃,六个月后,几乎在梵高去世的同一个日子抛下妻儿辞世而去。梵高说,自己是孤身与这个世界作斗争的人。其实不是,看这本书,最震撼的是梵高强大的、硬生生的、追求艺术的生命力量,最感动的就是弟弟提奥对哥哥的这份感情,梵高从来不是一个人战斗,站在他身后的,是至亲的弟弟。十年间,食宿,颜料,画布,书籍,画片......一切物质的需要,全部由提奥来满足,十年,每一个月,固定的日子,除了跟自己一起在巴黎生活的日子,无论梵高在哪里,提奥都将生活费如数寄去。
当全世界的人包括父亲母亲都在说他是寄生虫,都在鄙夷他的时候,供养他的弟弟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次轻视,有的只是帮助,关怀,理解和支持。挣钱养活哥哥,介绍哥哥结识画家朋友,送哥哥去他想去的地方,提点哥哥作画,纠正哥哥的错误,任哥哥发脾气,陪着哥哥散步、聊天,分享哥哥的喜悦抑或忧愁,鼓励哥哥做他认为正义的事情,帮助哥哥达成心愿,理解哥哥的理想,认同哥哥的艺术……能做的提奥都做了。
在这个世界上,梵高是最孤独的又是最不孤独的,最不幸的也是最幸运的。在提奥那里,永远有个为他准备的温暖,舒适的家。 梵高得了癫痫病,割掉自己的右耳,提奥去看他,跪在床边,拿起梵高的手,毫无顾忌地放声哭起来。梵高说:“提奥,当我醒过来,正在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在我的身旁。”梵高用手枪自杀,提奥赶来,像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一样把梵高抱在怀里,说不出话来,整整一天 ,守护在床边,握着梵高的手。
提奥精心地保留了二十年来,和哥哥之间的七百多封通信,还有过去十年中,哥哥寄给他的每一幅作品。我想,提奥从没有想过回报,他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守护住哥哥的身体和灵魂,他的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是牵着哥哥的手走过家乡的池塘,沿着溪边的小路散步,在高高的麦子中间玩耍的童年时光。梵高家里兄弟姊妹不少,而知心的只有提奥。
促使梵高选择自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来提奥遇到的困难,原来的公司要辞退他,孩子又生了病,要是梵高的头脑由于发病极度紧张而垮掉损毁了,那可怜的提奥该怎么办呢?所以在下一次发病之前,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自己的生命之前,梵高为了解放自己,更为了解放弟弟,选择了那样的处置方式。本来,梵高说,为了报答十年来的供养,自己所有的创作都属于弟弟,如果有一天,它们被认可了,那么弟弟也可以得到一笔财富而不用那么辛劳地痛苦地受人牵制,为生计屈服了,但是他不知道在提奥心里,两人相伴而活才是存世的意义。
梵高去世后,提奥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尾随而去。提奥的妻子把他的灵柩迁往奥维尔,葬在哥哥的墓旁。当奥维尔的炎炎烈日照射到这座麦田之中的小小的墓园时,提奥在梵高繁茂的向日葵花下安然长眠了。血浓于水的血缘和儿时铸造的情感让他们死也不分离,无论是在尘世还是在天堂,都相依相伴。提奥的孩子取名为文森特,是梵高的名字,他将延续父亲和伯伯的生命至下一代,而梵高的那些作品,将延续提奥和哥哥的生命至千秋万代!
“我们不要绝望,文森特的朋友们。文森特没有死,他永远不会死。他的爱,他的才华,他所创造的非凡的美,将千古长存并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我不禁时时要看他的画,每看一次,我都会发现其中有种新的信念和人生的新意义。他是一位巨人,一位伟大的画家,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为了他所爱的艺术,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借用伽赛大夫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希望渴望生活的人都去读这本书,去体会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的生命历程和艺术灵魂,并从中有所感悟,那将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索要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