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叫June的女孩
美国时间5月16日,歌手蕾哈娜在社交网络平台抨击阿拉巴马州最严苛的堕胎法案,这部由纯男性议员通过的法案规定,女性即便遭受强奸或者乱伦导致怀孕,也禁止堕胎。
最近这段时间,我刚好在看《使女的故事》。一开始读的书,淋淋漓漓读了大概半个月,扉页还停留在前三章,夏天来了以后,人逐渐失去耐心,思绪浮动,落不下来,于是去搜同名影视作品,居然真的有一部剧,豆瓣评分还不错,于是一口气看了五集。一流文学二流影视的观点有时候蛮偏颇的,剧里对音效的把控非常出彩,都是单调的,渐响的低音,循环萦绕,让人联想起《美国恐怖故事》里那些催人呕吐的锐利背景音。
讲一个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生态环境恶劣,国民生育意愿低下,人口年龄层次分布失衡,岌岌可危。掌权者经讨论,将所有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作为国家财产集中起来,发配统一的服饰,制定行为准则,为每个掌权者家庭繁衍后代。
像所有改革一样,一切都在缓慢而不可抗地推进着,从不允许女性在街头买热咖啡,到剥夺其工作的权利,到将财产转移到丈夫名下,再到被捕获,以国之名成为一颗行走的子宫。
繁衍机器们被称为“使女”,肩负使命的女人,她们不允许维持原先的名字,而是由每个家庭的男主人赐予名号,死掉一个,再来一个,生生不息地共用同一个称谓。
看上去似乎所有人都接受了那个称谓,除了Offred。在得知丈夫疑似被枪杀的时候,在被大主教面无表情施行“受精仪式”的时候,在事情越来越脱轨于一个确切的糟糕结局的时候,她还记得,自己叫June。
那个名字,就像《1984》里男主人公书桌上写满“打倒老大哥”字样的笔记本,是一个危险的象征,因为这个名词意味着一把钥匙,一旦摸到,就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她曾经顶着这个名字度过无数个放声大笑的艳阳天,也用这个名字作伞,熬过了一个个负能量如瀑如海的雨夜。
我的妈妈有过几次濒死经历,其中一次,她去医院做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因为对麻药过敏,意识涣散,差点醒不过来。一整层楼的医生护士都过来病房里,将重度昏迷的她围成一个小小的圈,一起叫她的名字。
她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
是那一句句带有名字的呼喊,把她从那头,拉回了我所在的世界。Offred也是如此。不过她有些孤单,只能掐着时间点,在被准许泡澡的一两分钟里,一遍遍默念自己的名字。June,June,念单词的嘴唇微微噘起来,仿佛在索吻。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时刻准备着突然有一天,那个时刻砸过来,那个被禁止买咖啡的时刻。而现在我已经看到有些咖啡店歇业了,先是一个人,再是一群人,我知道事情总是这样子变得自然而然的,从他们,到你们,到我们。
《黑客帝国》里,男主角吃下那颗红色药丸,被带领着从甜美梦境中醒来,去看世界真实的样子。为什么在如此舒适的时候,他还愿意放弃一切去追寻早已陨落的真相呢?黄执中说,“因为他还在意。因为我们是人,我们必须在意真假。”
如果有一天,你领到一个陌生的名字,不要忘记现在的自己叫什么。把那颗名词摘下,用血管细细地串起来,放在贴近心口的位置。泡澡的时候,拿出来摸一摸。
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它就是我们的月光。
End.
文/田可乐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