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斋琐屑民俗中国传统文化

岁月是把杀猪刀

2021-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黄志敏

         晚饭时,妻子告诉我,她的一个同学逝去了,我以前认识的!他才40多岁,公司也上市不久啊。感慨人生的危脆中夹着惋惜。我岔开话题说:这道汤啊,我熬了三个多小时,可口不?文不对题,白眼是逃不了的。

        死亡这个深沉的问题是哲者思考的。虽然走过了半百之年,经历了半个人生的风风雨雨的心灵洗礼,总还是害怕提起。记得一位西方哲者有过这样的比喻: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对黑暗之天然惧怕因妄言传闻而增长,成人对死亡之畏怯恐惧亦复如此。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死生为阴阳两个节点,至阳至阴,都不是好事。继善成性要求我们注重生的过程,不处于至阳至阴节点,这才是生命之正道,天下之定理。“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道也应该是这个理。

        在对待生死问题上,儒家只谈生的过程,慎谈死亡之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生都没明白,为何要去管死?《大学》开篇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生下来,要向天道学习,生的意义在于明白你来到这个世上要得到什么,要为群体服务,而且要把有限是一生投入到无限奉献中去,这样才能达到至善境界,这样的人生才是美的。天道求真,人道求善,人生求美。《大学》又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三纲八目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最好的诠释。孟子云:“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告诉我们,过程重要,不必在乎寿命之长短。

       道家在对待死亡问题上,直接粗暴。老子的态度比较豁达,他认为:“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有生必有死,同道得道,生必有死,自然而然。庄子对待死亡问题上,比较闹腾。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革命伴侣时,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看不过了,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于是乎庄子大谈起“生死转换”、“死生同一”的道理来。《庄子》还有一则小故事:“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故事中,庄子直接质问髑髅,你死就死了,为啥还作妖?不单字字诛心,而且援髑髅,枕而卧,发挥余热,最后还骗小白似的以重生戏弄髑髅。世人皆俗,我们还真的到不了庄子脱俗的境界,老老实实地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阴阳相隔,你死了,你是神,你是大佬,我等皆敬而远之。

       常言道:道家讲生,佛门谈死。 对佛门,我是门外汉,但也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片面。佛门谈死是为了生,生是业,死是果。造业感果讲求的是生时要好好修佛,死是毕业,死非终点,而是根据你所修专业和成绩,分配就业。生是聚集诸苦,先体会一下“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再提升到“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最后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死生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以生为此岸,死则涅槃,到达彼岸,此岸受苦受难,彼岸风光无限。

      对芸芸众生来说,生是好的,死是苦的。生时,走运的,手里攥满了钞票,权力大的,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不走运的,穷困潦倒,为衣食奔波。不愁衣食的,困于名,缚于利。死时,会失去一切,让人恐惧、愤怒。生有何欢,死又何苦。生的尽头便是死,是确切的,恐惧的是你无法预测死。孔子云:“不知生焉知死?”教导我们把握生的过程,明德亲民,追求至善人生。庄子又云:“不知死焉知生?”以死为忧,欣然于生,无惧于死,最怕的是到了钻入了骨灰盒的时候,也不明白自己为何活着。佛门追求心无挂碍,心无恐怖,自觉觉他,造业感果,自在人生。

       谈死生之道,哲者皆重生的过程。既然活着,不能有“好死不如赖活”的想法,总得找出个活着的理由,否则,真的没办法活了。如果要找个理由的话,大的方面,应该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会走向大同之域,我们活着是为了子孙更好的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努力,我们不要掉链子,这也许是一种责任。小的方面,相信可以探索个人活着的平凡真理,平凡真理注重的是生的每一个过程,希冀到死的那一刻,有人哭着送走你。

        走过了梦幻的春天,跨越了浮躁的夏天、步入了收获的秋天,漫步于沉静的冬天。日暮乡关,飘下的是片片的生命的落叶,来的来,走的走,岁月是把杀猪刀,散发着血腥,血腥中诉说着人生百态,道尽生的真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