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的知识是应收?!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随缘学习小天地

在财务里面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应收”,意思是我们预期会收到,现在还没有收到的钱。

比如说,朋友向我们借了1万块钱,并且打了欠条,那朋友借的1万块钱就属于应我们的应收。

再比如,我们每个月预计会到账的工资,也是我们的应收。

我们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把应收当作本收入本身,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是这样。

应收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契约。

比如,我们拿到工资,是因为我们签了劳务合同,别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有借条。这些都是契约。

契约的约束力有强弱之分。

约束力强,我们的应收,收回的可能性更大,比如工资;约束力弱就很可能收不回,也就变成了坏账,比如收不回的烂账。

因此,应收很可能是我们的收入,也很可能是坏账

其实,对于知识也是这样。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的储备其实是我们应收,而不是我们的实收。

如果知识不能够持续践行,去产生行为上的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应收,很可能不会变成实际收入本身。

想要获得知识,我们就离不开学习。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呢?

曾子在《大学》里面说过这样一段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这里,曾子说出了我们做事或者学习的目的——为了“得”,也就是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

在这里,曾子做到的第一步是“知止”,知止就是要停止、停下来,让自己从一切事物中抽离出来。

我们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注,要能从周围的事物抽离出来,专注到所做的事情中去,尤其是学习,更需要专注。

当我们“止”了之后,才能“定”和“静”,也就是让心态变得平和。

当我们沉浸在其中,有收获有感悟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安”——平和而喜悦的心情。

当我们有收获的时候,我们会去思考——怎么才能够更好的达成目标?也就是“虑”,并且制定出行动方案。

最终按照行动方案去践行才能够有“得”。

因此,我们进行任何学习,第一步,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这样我们才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在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之后,就要去做好行动计划——学什么?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怎么学?预计花多少时间?打算投入多少金钱?

在接下来,就是要去把学到的知识实践。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学习或者知识并不是我们本身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或者掌握知识,能够助力我们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原因。

要助力我们达成目标,就需要不断去把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持续学习、持续复盘、更新迭代,直到目标达成。

多人觉得学习没有用,知识没有用,就是因为把知识当成了获得本身,从来没想过怎么去运用自己的所学。

所以,知识要进行反复应用,而不是把知识当成获得本身。

以上内容来自雪瓶老师的分享、张萌老师的《财富的智慧》以及个人的学习和整理,仅表达个人观点(๑ت๑)

我是随缘,我相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