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度个人总结

2024-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剑飘红007

        时光荏苒,转眼间,2024年的上半年已悄然飘过。回首这半年的时光,仿佛一幅幅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既充满了忙碌与拼搏,又交织着收获与成长。对自己而言,按照之前的约定,又到了回顾总结的时候。每日的丰盛日记,每个季度的小结,每半年度的总结,全年的总结复盘,时间就在这些复盘总结中流逝。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某个特殊的时点坐下来,花上一两个小时做个回顾和反思。或看见自己的进步,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将平淡的生活记录下来作为珍贵的记忆,我觉得是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态度。很多时候,这种思考和回顾的价值,甚至远远大于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忙碌。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看似微不足道的总结,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回望年初立下的心愿,半年过去了实现了多少,若是称心,再接再厉;若是不甘,再拼一番。要相信,当你真诚渴望抵达某个目标,并坚持为之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还是按照惯例,分别从适量的运动、丰盛日记、听书读书、均衡的营养补充、思维认知提升等几块内容,对2024上半年的生活做个复盘总结。工作在公司OKR中总结,嘿嘿。

目标回顾与总结

       上半年在个人提升方面按年初即定的2024年度目标有节奏在推进,继续践行“影响和带动身边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过程中有得有失,喜忧参半,一方面经历着整个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音,个人也在团队变化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AI在冲击着各个行业,包括个人的认知体系。即有焦虑和迷茫,又有期待和欣喜。过程中也从开始的不接纳,平静到现在的坦然,心态上也从愚昧山峰跌入绝望之谷,现在正在一步步往开悟之坡往上爬,或许这就是40多岁的人生应该面对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境况,无非都是一种心境的起伏。境随心转,心变了,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不要小瞧心态的改烃,那会让你重获新生。跳出原有的格局,用积极的 心态,去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许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非常庆幸5年前确定了未来20年的人生目标,在运动、写日记及阅读等小事上做长期坚持,才能让自己在痛苦迷茫焦虑时,能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在人生的生命长河中,无论是工作、投资还是健康,都要坚持长期主义,最终才能获得超出预期的价值回报。

        回头翻看2024年的日记,一幕幕的剧情像放电影般从脑中闪过,犹如昨日发生的事。这或许是大脑的运作机制,尽量把很多事情忘掉,给自己减负。同时也发现,大脑也更容易把美好的回忆给忽略掉,把一些痛苦焦虑的事情留下来。那就把2024年一些美好的事情做个记录,以后每次翻看都能回忆起来,也给生活更多的美好时刻。2月陪家人一起回老家过年,夫人第一次自己开车从杭州回山西,也算是时隔8年再次开车回老家。回家过年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不是 吃喝有多好,而是能忆起很多儿时的回忆。3月参加了徐老师《人生大智慧1.0》课程的复训,有了新的觉受及体悟。下定决定要参加五一期间百日修心的课程。4月清明节参加了为期3天的慈心禅密集禅修,第一次做密集禅修的义工有了不一样的体悟和收获。5月五一期间参加了为期7天的百日修心,紧接着是为期一个多月早课,重新对百日修心课程内容进行修习。晚上能加依止善知识的学习,让我对fo法有了更体系的学习,也产生了非常强的觉受。6月团队组织川西outing,去了“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的稻城,“世界最高海拔的城市” 理塘,也去参拜了塔公寺及稻城白塔。即是一次自然风光之旅,也是一次礼佛的身心之旅。

2024年上半年目标健康屋

上半年目标总结:上半年坚持100天的晨跑,共完成800公里;坚持每天听/读书,共完成听书 41本精读书 14本;坚持丰盛日记56篇。fo法的学习不便于分享,坚持完成早晚课的分享。

适量的运动

        运动,是治疗焦虑的良药。当被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困扰时,为了保持充足的精力,自己选择的运动方式就是跑步。在跑步中,拥有了更多独处的时间,路上遇到的一草一树,一花一鸟,都为每天的美好生活带来了小确幸。跑步,靠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份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正是这种高昂的精神和意志力成本,跑步为自己带来了心灵的蜕变和自由。跑步教会我坚持、自律和自我关怀,让我在追求健康的同时,实现自我认知与成长,从而达成一种内外兼修的良性循环。

        上半年完成100天的晨跑,共完成800公里。有好的坚持,有偶尔放弃的时刻,也有各种不可抗因素带来的无法完成。现在的我无论发生何种境况,没有了之前的刻意和纠结,有了更多的坦然和接纳,这是上半年最大的收获。

丰盛日记

        日复一日的生活看似周而复始、波澜不惊,却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见证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如果过得很粗糙,时间就会从指缝中溜走,一年下来或许记不得太多今年发生的事。如若过得精细,通过日记把每天的美好时刻、得失都记录下来,时而回看就会有不一样的体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坚持写日记,让我不断反省觉察每天在为人处事及工作生活细节中有没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审视及较正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相信通过每天的自我反省和复盘,对自我的重新洗涤,也在不断刷新自我的内核。

        上半年完成丰盛日记56篇,说实话有点小惭愧。内在的焦虑烦恼也会影响外在的行为,上半年有段时间内在的空洞感、无力感,让自己没有动力去写日记。现在回看,这是可以改进和提升的。正是因为内在的无力感,更要抽出时间去觉察,去探索。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也可以让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听书读书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难题,陷入迷茫与困惑。一本好书,如同一位博学多识的导师,能用智慧照亮道路程。每本好书,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就是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用他们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古人云:“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上半年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触,周未拿起一本书就觉得方寸间身心安宁,即便在工作中有再大的压力和焦虑,都暂且搁置,先让内心回归到本位。   

        上半年听樊登读书会、非凡精读及李蕾老师讲经典 41本,基本每天跑步的必备科目。利用周未时间读了一些经典的书籍,在这里也一并列出来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活出不羁的人生》、《臣服实验》、《佛陀传》、《西藏生死书》、《富在工作》、《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我与地坛》、《了凡四训》、《清醒地活》、《恰如其分的自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人生只有一件事》、《自我的诞生》、《因果的真相》。或许很多人会说读了那么多书,有啥用,何苦折腾? 一个人之所以陷于困境,常常是由于认知不足。而读书是拓展认知和视野的捷径。知识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思想悟到了也是自己的。用生活中的感悟去读书,用读书的感悟去生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思考可以更全面,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均衡的营养补充

        一个健康的身体,包括四个方面: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即有身体层面,又有心灵层面,睡眠和两者都相关。单独把营养提取出来,是在这一点上有更深的感触。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会给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14年一直以来在拼命往前拼搏,追求工作上好的绩效。去年体检检测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就是身体在发出信号,要停一停了,不能再这样损耗自己的身体。这几年一直在全套补充USANA营养素,相信在中间也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但长时间的损耗,如果不做控制,相信再好的营养补充无法弥补。   

        刚好新一年的体检结果刚出来,对比了前几年的变化,发现异常指标在逐步减少。以前有2页综述,现在缩短到了半页,基本没有太大的异常。这也是补充营养素5个年头从量变带来的质变。身体本身有自愈的能力,但随着近年来压力及各种污染,导致食品中缺少很多的矿物质、维生素及抗氧化剂,再加上压力会导致自由基的增多,加速细胞的老化退化。长期下去,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引发结节甚至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千万别等到身体出现症状时到医院处理,那时候很多只能采取西医的手段。很多等到60多岁,才发现膝盖或关节不行了,腿脚走不了路了,那就为时已晚。不如现在及早补充高品质、身体细胞易吸收的营养素,可以在未来有更高品质的中老年生活。

思维认知提升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来自于认知的层次。有句话说“你的认知程度,就是你人生的上限,也决定了你能赚取到多少财富。”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视野、 心态和能量。认知越低的人,盲点越多,目光越短浅。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抓不住时机,总是对外在的很多事情产生抗拒并拒之千里。走不出认知逻辑闭环,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人生犹如戴上了枷锁。但认知圈层的突破确实是不容易的,因为要用自己现有的认知去理解一个高维的认知,难免会自以为是地陷入到原有的陷阱中。不论是学习心理学、禅修、学习fo法,都是为了提升认知,扩大心量。让自己从三维看到更高维,从人这一生看到生生世世的轮回。随着心量的扩大,原有的认知瓶子被撑爆,又进入一个更大的认知茧房内,不断突破直至达到无我的边界,这或许就是从古人讲的开悟之巅。上半年主要从心即我,修心即是修我家是最好的修“心”场所、演员和角色的区分,人生必经的达克效应、改变的发生

1、心即我,修心即是修我

        儒释道经典中都在讲求修心,佛学讲六尘、六根、六识及分别心、执着心及如来藏心;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学中非常完善的讲清楚了其中的原理。修心其实就是一层层剥落的过程,当都剥落完后就可以看到心之本体。当然过程中我们会有分别心、执著心、如来藏心等,要通过出离心、慈悲心及菩提心去化解。真正的修“心”, 即是不断的依转末那识突破我执及执取相,同时要在起心动念处不断的种善的种子。

心即我,修心即是去我执

2、家是最好的修“心”场所

        “我”其实也是被层层包裹起来的。最内核的我,即包含了生生世世先辈们的集体潜意识;同时从出生开始,就又被这一世的原生家庭的潜意识所影响。通过后天教育不断探索外在世界,让自我的意识在不断加强。在做家排时,有太多的例子发现很多人会沿着家族模式在自动化运转,甚至无法逃脱到童年时期的创伤。即使学了很多知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心理学界有句名言讲到”有些人用一生疗愈童年,而有些人用童年疗愈一生。” 可见原生家庭及童年带给自我的潜意识带来的冲击非常大。能不能活出真“我”,也是现实世界不断崩塌,自我的信念价值观一层层剥落的过程。当达到真我即见到了心之体的过程。

家是最好的修“心”场所

3、演员与角色的区分。修行即能清晰的剥离两者

        人在红尘世界,会扮演各种形形色色的角色,如我的身体、我的情绪、我的家庭,我的工作等等,往往也容易被陷入到各种角色中无法自拔,认为某个我的就是全部的我,如我的财富很少,就说明我不行,或我没能力。但财富只是你在这个角色上的一个体现而已。从本质上来看,“我”和“我的”是有明显分隔的,“我”即演员,“我的”即角色。现世生活中,演员只有一个,能扮演各种角色。凡人无法很好的区隔演员和角色。修行的过程即能时时事事做到演员和角色的清晰剥离。

演员和角色的剥离

4、人生必经的达克效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 孔圣人对人性的总结还是非常到位的,西方近现代研究的达克效应异曲同工。在15~30岁的青少年期,不断学习,让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断得到突破,进而让自信程度到达愚昧之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现实的生活压力会让自己的棱角不断被磨。到40多岁时会进入到绝望之谷,经历中年中考期,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经历过绝望期后,命运会开始翻转,因为在最低谷往哪个方向都是上坡,开始做自信的重建,向开悟之坡往上爬。这个阶段的人最愿意接受新事物,累积经验和升华智慧。最终会在50多岁时抵达平稳高原期,这个时候会意识到生命的价值,达到度己度人的境界。要到达这个平稳期,需要经历老鹰般的重生,没有一次浴火重生,是很难涅槃成凤的。自己正在经历绝望之谷的爬坡期,也期待自己能在各位老师、家人、朋友的支持下爬坡成功。

人生必经的达克效应

5、改变的发生

       要让改变发生,有一个公式可以遵循: 不满 * 动力 * 下一步的行动 > 阻力。只有当前者的结果大于当前阻力时,选择自然就发生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不满的情绪中,没有真正从动力及下一步的行动上做拆解。下一步行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把它拆解到选择后的每一个行动点,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当信心、动力都充足时,就会战胜现状的阻力。选择就更容易做出,也会是更好的选择。无论做出怎样的发改变,只要是内心真正期待的,就会在未来一定会有所呈现。正所谓,你只管付出,结果都会在必要的时刻显现。不要恐惧改变的发生,因为没有谁能预料未来的路,TA永远掌握在你的手中。    

改变的发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可期盼。与上半年的自己正式作别。过去的经历是一笔财富,但在下半场,还需要不断接受挑战,被重新证明。去漂亮地告别,去勇敢地迎接;去记住也放下,去回望也向前。生活是充满了惊喜的盲盒,期待在2024年下半场开盒愉快!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