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绘画与雕塑

做玉雕的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也在举办着自己的展!

2017-10-08  本文已影响14人  腾玉空间

欢迎关注院系雕刻力量 yxdkll

展览时间:

2017年11月11日——26日

开幕时间:

2017年11月11日下午14:00

展览地点:

苏州工艺美院美术馆

策展人:

钱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杨明(苏州工艺美院公共艺术专业主任、苏州市雕塑协会秘书长)

学术主持:

许正龙(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导)

主办单位:

苏州工艺美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苏州市雕塑协会

参展艺术家(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丰也、马洪伟、王一卜、王少军、王心心、王朝阳、卢伟平、白骑通、冯琪智、刘竹、刘安文、刘建钊、许延平、许亨、孙国双、李铭、李辉、李腾、杨波、杨相象、杨曦、吴智忠+简柏榕、邱启敬、何马、张晟瑜、陈建光、卓凡、赵东、赵旭刚、胡泽洋、钟灿文、娄金、袁嘉骐、聂子翔、钱步辉、钱亮、翁振伟、唐木、康悦、潘惊石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红山、良渚文化玉雕,商代妇好墓出土的肖生玉器,战国时期的十六节龙凤玉佩、水晶杯,汉代的金缕玉衣、“汉八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翡翠“四大国宝”及丰富多彩的当代玉雕艺术,可以说,中国玉文化渐进的历程也是玉雕创作发展的过程。

玉雕自古属于雕刻的一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雕刻技艺的传承主要靠作坊“师带徒”式的言传身教。20世纪初,中国现代雕塑的概念自西方经由日本传入中国以后,玉雕工匠便逐渐与之前同属于“百工”之列的“雕匠”和“塑匠”产生了距离,他们之间的地位和身份也由此拉开,雕塑工作者从作坊到学院、从过去的匠人跃进了艺术家的行列,玉雕从业者则被列入工艺美术的范畴,肩负着守持传统的使命。久而久之,我们逐渐将雕塑和玉雕作为两个门类来分别看待,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艺术与工艺、创作和设计、精英与大众等一系列人为的区分。

近些年,这种被人为“割裂”开来的态势有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既体现在一些玉雕工作者们走进美术学院进修学习,也表现在美院的一些师生投身到玉雕领域或是把玉石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目前,借着“非遗”的东风和建设本土雕塑教学体系的自觉,在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一些高等美术院校陆续开设了玉雕工作室或相关课程。如此交流和碰撞出的火花,产生了一系列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之上的创新之作。这些作品将中国传统手工艺和西方古典学院造型及当代审美观念有效结合在一起,既有材料、工艺、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有内容、形式、观念等方面的创新。

此展展出的与其说是玉雕作品,不如说是以玉石为媒介的当代艺术作品,它们集传统与当代、东方和西方、工艺与艺术于一身,提升着玉石的品质、传承着玉石的文化、丰富着玉石的语言、拓展着玉石的边界,在这里,“玉”见未来!

作 品 欣 赏

于丰也 《荒草集》

于丰也 《了》

马洪伟《羊尊》

王一卜《佛造像》

王一卜《谁是幻影》

王少军《面具》

王少军 《通灵》

王少军 《赖有神山一远望》

王心心 《佛香》

王朝阳 《卧佛》

王朝阳《鱼》

卢伟平《闽南记忆——天一总局》

白骑通《开天辟地》

冯琪智《我的青春系列之易拉罐》

冯琪智 《茶马古道》

刘竹 《佛造像形式研究之菩提达摩》

刘竹《魏晋之风》

刘安文《中国远征军系列之二我们是中国远

征军童子兵》

刘安文《远去的纤夫》

刘建钊《抛砖引玉系列》

刘建钊《抛砖引玉系列》

许延平《十二生肖》

许延平《时间都去哪儿了》

许延平《~1500》

许亨 《异生系列之入梦》

许亨《唐华宋韵之二》

孙国双《偶》

李铭《茧2》

李铭《茧3》

李辉《灵魂出窍》

李辉《盆栽2号》

李腾《石语——系》

李腾 《寻一石》(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杨波《自由呼吸》

杨相象《山和山》

杨相象《我们.自然》

杨曦《般若观音》

杨曦《柳叶观音》

吴智忠+简柏榕《听说》

吴智忠+简柏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吴智忠+简柏榕《价值观》

邱启敬《仿梁楷泼墨仙人》

邱启敬《文明的形状》

何马《点亮了》

张晟瑜《飞》

张晟瑜《危险与陌生》

张晟瑜《殇》

陈建光《血肉的荣誉》

卓凡《江山千里》

赵东《自由的冥想》

赵旭刚《云起》

胡泽洋《快餐文化》

钟灿文《真石的赝品NO.2》

钟灿文《真实的赝品NO.6》

娄金、于丰也《大米基金》

袁嘉骐《大雪满弓刀》

袁嘉骐《星火燎原》

聂子翔《觉》

钱步辉《妈妈您在哪》

钱步辉《玉钱》

钱步辉《妮子》

钱亮《把玩系列》

钱亮《玉石·遇时》

翁振伟《flux——春冰》

翁振伟《自在》

唐木《童年的记忆》

康悦《春芽》

潘惊石《抛物线系列之一》

潘惊石《城市蝼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