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从《产品的视角》到《从点子到产品》

2018-01-28  本文已影响241人  烽烟乱

标签: 读书 产品


结合《产品的视角》和《从点子到产品》两本书,提取一些产品的思路,一些insight。

1.创业或找工作,如何分析一个产品或点子的可行性?

这边在看书的时候一直在带着一个目的,如果我要创业,我怎么分析我的点子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说故事打动别人,能否赚到钱? 好在,在这个目的的推动下,找到了关于这个的一个术的答案,两个方法论,分享给大家:

1.1 分析框架

框架:产品分析画布(商业画布的变体)+产品模型检验矩阵

上面的两个大框架可以一起结合使用,以下对上面两个框架做说明。

1.1.1 产品分析画布

不多说,直接上图:


产品画布.png

这边我就不做多解释了,这个图还是很清晰的,一目了然。

1.1.2 产品模型检验矩阵

直接上图:


产品模型检验矩阵.png

我们从下往上看,有点像用户体验要素从底层到表层的看,不过这边的检验矩阵应该都算是比较存在于底层的了。

是否存在?

  • 市场的存在: 即目标市场,首先要检查这个目标市场是否成熟。比如VR市场,就是较不成熟的市场,提前进入,可能作为一个小公司,没扛到市场崛起就挂了。
  • 需求的存在:指的是这个市场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即我们的产品分析画布中的,你准备做的产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用户的存在:这么说吧,你如果意淫,只能说你自己是用户,但是真的市场上存在这一群和你一样的目标用户吗?值得深思。

是否合理?

  • 提供的可能:这个是提供你的产品服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有没有可能将这些服务整合提供?还是你的方案本身就是yY?
  • 发生的场景:很多人说他们需要什么就好了,然后,很多需求成立,却找不到触发这个服务解决用户问题的场景。
  • 接受意愿: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好的,然而,你的产品会被大众接受的意愿有多高呢?若是产品的各个方面,用户在用起来有顾虑,那么这个接受意愿就很低,就很容易挂掉。

是否能够?

  • 效率:为用户做提高效率的事情
  • 成本:为了用你,我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我凭什么用?
  • 体验:当然了,决定一个产品好坏的很大程度是战略,能不能真的解决痛点,但是,如果相同的两款产品,好的体验,无疑会胜出!

1.2 拆分分析步骤

说了上面的框架,很多小盆友可能会说,卧槽,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是,如何具有可实操性???赶快告诉我!
干货:

如何真正实操的分析产品:认识产品,还原产品。

首先,拿到一个点子或者产品,去认识产品。
认识产品即通过把玩通过对整个产业链中信息的梳理,去找他的解决了什么问题的点,然后再从产业链中发现价值链,即如何获得收入。
这个就是告诉你,怎么获取这个产品的产品需求(商业模式)及用户需求(产品模式)。当然了,这个分析很不容易,不过通过上面产品分析画布,还是可以有一些参考,这块主要是对整个行业和企业战略的思索,没有。

还原产品。
这块又有两种方法:

appstore 上面某个产品的版本更新,梳理版本迭代时间轴+还原流程图+产品架构图

这个方式就是庖丁解牛,将整个产品骨架化,分析内部怎么迭代,怎么流转,怎么组合起来的,这个是给你分析别人产品如何构成的一种思路。

2.产品与PM的核心价值

何为产品?
私以为,产品是用来满足痛点和盈利的一种实体或服务。所以很简单的可以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即解决问题,创造收益。

那PM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产品的视角》中说:用户体验+商业思维+技术能力。
其实这个说的应该是PM的核心技能。
私以为,PM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发现生活中的不足,利用自己的所学,去优化改进,让生活变得美好一点点。

3.产品管理絮絮叨叨

3.1产品体验之尼克森十大可用原则

对产品体验很多人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这边给一个原则作为产品体验的参考,也是一个设计思路:

  • 可见原则:内容可见、状态可见、变化可见;
  • 场景贴切原则:你的功能和服务要依托于真实场景,不要YY;
  • 可控原则:用户对当前的状况可以掌控,可了解,可有解决方式,如iphone的home键;
  • 一致性:这是整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对整个产品而言,应当注意 文案、颜色、交互的一致性;
  • 防错、防呆原则:即要用尽量足够的提醒和设计,让用户不要混淆、犯错和发呆;
  • 协助用户记忆原则:参考在电商平台买东西,在提提交订单确认支付钱,会让你核对订单,核对你买的订单,如从购物车,选购商品,去支付,然后到达确认订单页面,然后确认订单并支付;
  • 简约易读原则:界面简单,内容易读;
  • 容错原则:向用户提醒犯错的可能,并提供给用户挽回错误的方法;如微信要删除对话,会进行提醒;
  • 帮助和提示:在任何时候,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得到帮助的情况,并予以提示;
  • 灵活高效原则:用户在使用时,要方便、高效的完成任务;
  • 恢复现场原则:如微信朋友圈文章,你读到一半,退出去回消息,再点入时,会到你读的这个地方。

3.2需求管理模型

需求管理模型其实是时间管理的一个部分,如何区分需求的重要性,如何安排资源,如何进行排期,这些都是需求管理的点,也是时间管理的点;
提供两个模型:

四象限+kano

四象限是什么?

1.紧急且重要
2.重要不紧急
3.紧急不重要
4.不紧急不重要

依次向下即是优先级从高到低。
如何判断重要?(重要程度由高到低)

  • 不做,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和恶劣的影响——雪中送炭
  • 做了,会产生巨大的好处和极佳效果——锦上添花
  • 跟核心用户利益有关
  • 跟大部分用户利益有关
  • 跟效率或成本有关
  • 跟用户体验有关

如何判断是否紧急?(紧急程度由高到低)

  • 不做,错误会持续发生并造成影响——坏事传千里
  • 在一定时间内可控但长期会有糟糕影响——扼杀摇篮
  • 做了,立刻能简介很多问题,产生证明影响
  • 做了,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良好的效果

KANO模型是什么?

对于KANO模型,很多人不陌生,直接上图:


KANO.png
  • 错误:如果功能不存在让用户很开心,或者功能存在让用户不开心,那么这个功能显然是错误的,不需要考虑;
  • 无关:如果功能存不存在,用户都觉得无所谓,那功能也就无关紧要了;
  • 必要:存在用户无感知,是失去,用户会不开心;
  • 期待:如果功能存在用户开心,不存在用户不开心,这个就是那种痛点了;
  • 惊喜:超出期待的满足;没有用户没感觉,有了用户极其开心。

4.产品进阶

这块每个人对产品的认知不同,会有不同的进阶路径,同时认知不同,侧重点的能力不同。

就我而言,之前的文章也谈到,我认为的产品需要以下能力:

  • 沟通能力
  • 逻辑能力
  • 商业能力
  • 产品能力

另外在《产品的视角》一书中还补充了几个:

  • 技术知识
  • 心理学知识,这个我放在产品能力中的

5.end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产品书籍的阅读,为自己提炼出做产品时需要用到的方法论和思考路径,让自己的产品生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也为大家的产品生涯提供一些思考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