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简· 读书· 推文汇总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童年轶事》:春天里成长

2024-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佛晓星辉

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童年轶事》是德国作家黑塞的一篇散文。说起这篇散文你不一定有印象,但说到《荒原狼》你可能有所了解。我认识黑塞就是从几年前读《荒原狼》开始的,遗憾的是这部长篇小说我没有读完,因为它是一部充满了狂暴幻想和表现主义色彩的小说,尤其是采用了意识流的写法,大量运用梦幻形式,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这种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我还接受不了,而且是断断续续读的,自己感觉我把这部小说读得支离破碎,于是第一次读黑塞的作品以失败告终。

最近几天一口气读了黑塞的三篇散文,其中之一就是《童年轶事》,可以说,我一边读一边被感动着,正像作者说的:“像一枚果子落进游泳池而荡起的涟漪。”

首先认识一下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通晓多种印度方言。

黑塞的母亲出生于印度,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黑塞自幼是在浓重的宗教家庭的氛围中长大的,使他很早就接受到比较广泛的文化和开放的思想,不仅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也有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古老文化的影响,这对黑塞日后的文学创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黑塞于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1962年在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大量阅读德国和外国书籍,悉心钻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著作,又因家庭的熏陶熟读孔子、老庄及印度佛教典籍,使黑塞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世界观。

他在写作上常常能融理想于现实之中,亦庄亦谐,亦真亦幻,为他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被西方评论家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

黑塞成名以后长期居住在瑞士乡村,过着半隐居的生活。1946年,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再来赏析这篇散文

这是一篇充满深情回忆的散文。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优秀的少年——作者儿时的朋友因病而不幸夭折的故事。既展现给我们一个优秀的孩子活泼的天性和美好的心灵,又对这个美好生命的不幸离去表示深切同情和惋惜。

文章以对春天的向往为开篇,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讲述扑面而来的早春气息:“在这温润和煦,刚刚开始变暖的气候里,万物都在期待萌芽,充满了梦幻和希望。幼芽向着太阳,云彩向着田野,嫩草向着和风。”

年复一年,四季就这样轮回着,是简单的重复吗?作者有他独特的感受:“我觉得每一个新的春天总比上一个更为美丽,但是也总比上一个消逝得更为迅速。从前,我还是一个孩子时,那时的春天是那么漫长,简直是没有尽头。”

也正是这样的描述,引出了年少的“我”的童年记忆和“我”在夜晚卧室里的小床上,对着窗外世界在夜色中的观察和感觉。因为没有按时睡着,“我”听到了父母的交谈,他们在对话中提及重病的邻居家的孩子布洛西正是我的童年小伙伴,由此,少年的“我”展开了对小伙伴的一连串的回忆,就是这样是用倒叙的手法来展开故事。

然后,作者以第一人称,开始记述了小主人公“我”和朋友布洛西之间交往、友谊及他因病不幸夭折的经过,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有着许多优良品质的少年朋友的深情以及无限惋惜、同情和伤感。

布洛西比主人公大一岁,是一个漂亮的、聪明又活泼的小伙伴。他经常戴着母亲亲手织的尖角帽,经常会在口袋里装着苹果或者面包片。在无聊的时候,他总会有些新点子、新游戏,使他们的活动更加快乐。他们之间曾经发生了很多童年趣事。作者主要讲了这么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木匠家的老鹰飞出了狭窄的车棚,当成年人希望重新捉住它时,或者把它仅仅看作一个围观对象时,只有布洛西是真心希望老鹰再度获得自由的,他 “朝空中发出一声欢呼,向那鹰飞走的方向叫道:‘飞吧,飞吧,现在你又得到自由啦!’”

对于那只鹰,小主人公我却还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捉住,重新成为木匠家的老鹰,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呢?这里体现了他自己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着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

第二件事,在邻居家手推车车棚里的游戏,这里是他们雨天躲雨的好去处。有一天,布洛西开口说:“你瞧,快要闹水灾了,我们怎么办?整个村子都已遭到水淹,大水已经流进了森林。”于是,他们忽然想到如果洪水来临,该怎么拯救自己:我的想法是做一只“肯定可以负载我们两人的木筏”,而布洛西听了这个想法后却极其不满意,吼道:“哼,你的父亲母亲呢,我的父亲母亲呢,还有猫咪,还有你的小弟弟,怎么办呢?不带他们走吗?”。

怎么样,这就看出两人的差别了吧?不管你是一时冲动,考虑不周全也好,还是压根就没有考虑到家里人,反正两个人考虑问题的结果就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件事,乌鸦“约可波”的故事。布洛西的小鸟约可波站在横梁上,我伸出手说:喂,约可波,咬吧!”它可真听话,啄了我的手指头。不算痛,那我也想报复它。

聪明的布洛西早就看出了端倪,他便三番五次叮嘱“我”不能那么做,甚至不惜用他们家出产的两只大苹果贿赂“我”。直到我接受了他的条件,他才放心地回家了。而且他诚实守信,“不久,他家园子里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遵守诺言送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

我不想收,拒绝了他。他就说一只是给我的,一只是给我的弟弟的,一定要我收下。

第四件事,布洛西爱自己的父母,更不准别人侮辱他们。当铁匠家的儿子巴兹尔“竟敢嘲笑他母亲亲手织的那顶尖角帽”的时候,就被他狠狠楱了一顿,“揍得狠极了,以致我很长一段时间看见他就害怕。”

而黑塞绝对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有一次,因另外的琐事,他揍了“我那小弟”,“我”又回揍他,和他闹的不欢而散。之后他能主动认错,通过自己的母亲邀请小伙伴们到他家去喝咖啡吃点心,听他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第五件事,布洛西还有一个爱幻想的天性。“我们”在枞树林里玩,“我”想去揭岩石上的苔藓,他却阻止了我,他认为那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于是我们“也便一起痴痴地期待”,“也许会有一位天使恰巧来到跟前”,结果当然什么也没有。而且那里的四周太寂静了,连个人影都没有,我们又赶快跑出树林,回到草地上去。

第六件事,有一次,布洛西跑得太热,脱去上装,“我看见他雪白的肩上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疤痕,吓了一跳。我当时就想问清楚伤痕的来历。过去我一向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这次我却不想打听,并且居然还装出一副什么也没有看见的样子,然而布洛西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

文中还多次提到布洛西肩上这个大伤疤,而我却始终没有问起,布洛西也从来没有说过。这既是作为朋友之间的关爱,布洛西曾经的生活肯定发生过许多磨难,同时也隐喻了布洛西之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难以磨灭的伤痕。“使我原本顽皮任性的我变得沉静克制,使原先幸灾乐祸的我学会怜悯。”

……

往事一幕接着一幕,这些回忆使几个月未见的本以模糊的布洛西在“我”的脑海中形象鲜明了起来。

第二天以及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便在母亲的鼓励下去探望布洛西。并按照母亲的要求,照料一盆母亲给我的风信子。

“我感到这棵半死不活的小植物和病重的布洛西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关系,最后我甚至坚定地相信,只要风信子鲜花怒放,我那伙伴也就必然会恢复健康。因此 “这盆花破天荒地占据了我的心。”

后来,风信子虽然由弱变强,一天天长得茁壮起来,布洛西也见到了风信子,甚至可以垫着枕头,在床头坐一小会儿,似乎就要好起来的样子,我也在热切地期待他能够康复,又可以和我一起玩儿了。

但是布洛西还是走了,他的妈妈给他讲着故事,他躺在床上安静地听着,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就没有了呼吸。一个美好的、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世间最无能为力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

文章的结尾,春天还是早早地降临了,鸟儿飞过山头,花园里散发出草木的香味。金黄色的花朵展现着灿烂的笑容。但布洛西的离去却留给了“我”永远的伤痛。

作者的构思就是这样巧妙,以鲜活的春天开篇,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结尾,首尾呼应,而且接续着布洛西消逝的生命,表达了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主题。

童年的轶事讲完了,但那种因美好的事物无可挽回地消逝,留给人的伤痛却和作者这些文笔优美、感情纯真的文字永恒地留在了人间。

你喜欢春天吗?我喜欢春天,也喜欢记忆中的春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