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基因组

探索植物泛基因组的研究趋势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234人  lakeseafly

泛基因组的定义

首先,为了让行外或者感兴趣的朋友知道什么是泛基因组,请大家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泛基因组的相关知识,能够快速让你入门这个研究话题。

泛基因组近年来的研究

物种 泛基因组建立方法 来源 期刊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 De novo assembly Zhao, Feng et al. 2018 Nature genetics
Brachypodim distachyon De novo assembly Gordon, Contreras-Moreira et al. 2017 Nature communication
Hexaploid bread wheat Itrearitve mapping and assembly Montenegro, Golicz et al. 2017 PBJ
Brassica oleracea Itrearitve mapping and assembly Golicz, Bayer et al. 2016 Nature Communication
Brassica napus Itrearitve mapping and assembly Hurgobin, Golicz et al. 2017 PBJ
Wild type soybean (Glycine soja) De novo assembly Li, Zhou et al. 2014 Nature Biotechonology
Maize Novel Transcript Assembly Hirsch, Foerster et al. 2014 The plant cwell

心得分享

由于一般泛基因组的数据分析都没有表观的数据,往往找到了一些novel的基因之后,就缺少一些实质表观的验证,所以火爆程度相对CRISPR,single cell 其他热点来说还是比较温火。

但总体来说,泛基因组都基本可以发到至少6分以上甚至像最近接近40分的期刊。在通读了最近两篇Nature的文章,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这两篇文章的一些亮点 (Gordon, Contreras-Moreira et al. 2017, Zhao, Feng et al. 2018)。

  1. 验证! 再说一次验证!

我发现这两篇nature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处处都在验证。从一开始的de novo assembly结果,作者就将自己使用的assembly泛基因组的方法,用于assembly ref raw data。通过对比,自己assembly出来的 ref 和 已经发表的 ref genome 的assembly,rice的那篇文章更加有用到BAC对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line进行验证,从而证明所用的assembly的结果是精准的。然后到annotation,通过对比自己做出来的gene annotation 和 已经发表的gene annotation。再加上比对不同lines之前annotation的结果,验证所用annotation方法的准确率。然后同样到PAV 和 SNP calling的结果,都是环环相接,结果和认证都不漏。

2.寻找独特的切入点

这点我相信是每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一部分。rice 那篇泛基因组,通过独特的视角,对rice 的domestication 和 introgression 进行研究。然后对某些特别的SNPs进行深入的挖掘,这都是为什么这篇文章可以脱颖而出的原因。然后就是Brachypodim distachyon这文章。其亮点就是它不单对non-TE genes进行了研究,也从TE 的角度解析了为啥Brachypodim distachyon 会有独特的PAV pattern。我觉得这点可以值得所有同行学习。repeat sequences 中TE等片段确实值得再深入发掘。然后这篇文章也试图将core gene 和variable gene 进行 更加深层的分组。确实可以提供更加深层的视角研究variable gene,但个人感觉也有点将问题复杂化了一些。

总结

有效的对每一个小步骤反复认证是一篇好的泛基因组文章的前提,要不然其他人会质问你的结果的可信度,究竟你的结果是真的还是因为使用工具的异同造成的。另外,在泛基因组pipeline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寻找有意义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对你的结果进行解析也是发好文章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