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胡适

2018-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流莹

    之前的时间里,关于胡适,似乎还停留在上学期间老师偶尔的提说的“胡适,字适之”中,没有读过他的什么文字,毕竟在学校的学习和考试中似乎没有什么关于他的内容,相反关于他的印象貌似还有些不太好的东西,是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大抵记得老师说他有些问题,好像是和那个“大家”有关吧!所以,一直乖乖听话的没怎么接触过胡适的文字!

      偶然的机会去书店,看见了一本书《人生是一件严重的事实------胡适谈人生》,初见书名觉得有趣,大抵当时还没怎么读懂,以为也是向老舍曾经的一本书,里面是幽默的文笔中窥见的人生百态,于是悻悻然的收到囊中了,今来细读,方才发现,还真不是什么“油墨”的文字,倒是句句算得上“严重”二字啊!

      原本读书最讨厌大段的文字、严肃的笔调和一本正经的讨论问题的学究式论断,但在读胡适时,仿佛就只剩下不断地感慨与佩服了,刚读了两篇,就不自禁的生出了许多的“心声”来……

      开篇的《易卜生主义》,对于易卜生的认识,似乎也还停留在高中课本中关于《玩偶之家》的选段中,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大抵是觉得美国的文学、戏剧,少了中国文字的优美、含蓄,故事的内容也没什么曲折与离奇,所以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再次从胡适的文中读来,方知自己的局限,也许是大师在易卜生本人的基础上更加深刻的解读吧,总之,对王来说,总觉得有些提神醒脑的意思。关于那个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人,关于他曾经的思想和认识,真真让活在一个世纪以后的王有些惭愧了,仿佛是新开了“天眼”,新认识了世界一样。

胡适说:

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睁开眼睛来看世间的真实现状。

易卜生写到:

我无论做什么诗,编什么戏,我的目的只要我自己精神上的舒服清净。因为我们对于社会的罪恶,都拖不了干系的。

胡适在文中写到:

  易卜生的戏剧中,有一条极显而易见的学说,是说社会与个人互相损害。社会最爱专制,往往用强力摧折个人的个性,压制个人自由独立的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等到自由独立的精神都完了,社会自身也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社会里有许多陈腐的习惯、老朽的思想、极不堪的迷信,个人生在社会中,不能不受这些势力的影响。有时有一两个独立的少年,不甘心受这种陈腐规矩的束缚,于是东冲西突,想与社会作对。……但社会的权利很大,网罗很密;个人的能力有限,如何是社会的敌手?……那些和社会反对的少年,一个一个的都受家庭的责备,遭朋友的怨恨,受社会的侮辱、驱逐。再看那些奉承社会意旨的人,一个个的都升官发财、安富尊荣了。当此境地,不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决不能坚持到底。……

社会对于那班服从社会命令维持陈旧迷信、传播腐败思想的人,一个一个的都有重赏。有的发财了,有的升官了,有的享大名誉了。这些人有了钱,有了势,有了名誉,就像老虎长了翅膀,更可横行无忌了,更可借着“公益”的名誉去骗人钱财,害人生命,做种种无法无天的行为。易卜生的《社会栋梁》和《博克曼》两本戏的主人翁都是这种人物。他们钱赚得够了,然后掏出几个小钱来,开一个学堂,造一所孤儿院,立一个公共游戏场,“捐二十磅金去买面包给贫人吃”,于是社会格外恭维他们,打着旗子,奏着军乐,上他们家来,大喊“社会的栋梁万岁”!

读到此处,不仅大惊,不知所措起来!此类种种,对于易卜生,关于胡适,只能肃然起敬了!

另一篇《美国的妇人》中关于女性“自立”问题中,分析到美国男女不婚不嫁的问题时,谈到:

(一)生计一方面……

(二)知识一方面,女子的程度高了,往往瞧不起平常的男子;若要寻恰好相当的智识上的伴侣,却又“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有许多女子往往宁可终身不嫁,不情愿嫁平常的丈夫。

(三)从男子一方面设想,他觉得那些知识程度太高的女子,只配在大学里当教授,未必很配在家庭里做夫人;所以有许多人决意不娶那些“博士派”的女子做妻子。

……

又是一惊,这不是现在身边很多人的现状吗?只是似乎家长逼婚的还是很多,“不自在”的大龄男女还是不少见啊,因此,还来不及全篇读完,先赶紧翻到文末,好吧,原载于1918年的文字,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文字,近一个世纪以前的美国,倒是实实在在的震惊了王这些年来自大的灵魂!

后面的文章还没看,就这两篇就已经像是给思想小小的洗了场澡了!

                                2017.8.16于西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