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絮叨给家族中的下一代——连载三)
![](https://img.haomeiwen.com/i3170458/5f7b63d5d24d65bc.jpg)
读书这件事儿
三、好读书,不求甚解。
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懂或不完全了解的东西。没有关系,未知是正常的。要是什么都明白,还读个什么劲儿呢?可也不是说,不明白就稀里糊涂的一概放过去,能搞清楚的,还是要搞清楚。
“不求甚解”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不要读死书、死读书。
不要把书当成一个标本台上的死标本,非要解剖得支离破碎、鲜血淋漓才肯罢休。一本书就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把握主旨、掌握精髓最重要。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则大可不必咬牙切齿地跟它较劲。古人常说的言外之言、象外之意,就是说一件事物有无限生发的可能性,此时此地不可能穷尽,也不需要穷尽。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你看到多少就是多少。这是由观者方方面面的素质和条件决定的,所以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
再说了,你“甚解”来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
不要由执拗而误入歧途——这是“不求甚解”的另一层涵义。求解是对的,问题是在“甚”这里。千万莫钻牛角尖,万事过犹不及,读书也是如此,也别以为拼命使劲就会有好的效果。
我们人的认知,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加深。对生命、生活的感悟,也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当时模棱两可,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一地的某个情境中,机缘巧合下就会豁然开朗,不但懂了,还体会到了更多的灵感、更高的妙境——如果当时为了它而死乞白咧地折磨自己,此时此刻还会有这样轰然洞开的乐趣吗?及待你发现当时折腾出来的见解,此时却谬误百出,岂不更添堵?
醍醐灌顶的一瞬间,往往是在经历过诸多人世苦乐和江湖波折之后的了然开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3170458/7c4f72c6a842d608.jpg)
四、什么书都能读,但什么书都左右不了你。
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什么书介于二者之间?你需建立一个自己独立判断的基础。那些书评家、专家学者的评论,听听看看可以,切不可作为选择的标准。且不说每个人的口味兴趣大不相同,即便大致相近,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书评是出自于商业运作的目的。尤其是当今唯利是图的经济化下的出版业,更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
再有就是那些所谓的名著经典。不可否认,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些书被公认为很有价值,世代相传。沙里淘金嘛,岁月是块试金石。但也要注意,也正是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背景相差太远折,和我们当下的生活距离太大的,一些以前的经典,它对人的吸引力也在慢慢减退,是硬着头皮读下去嘛?如果是专业的需要,没办法,得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坚持下去。如果是聊以自遣,则大可不必折磨自己,读不下去就放下,再找别的去。切不可把读经典当作一项苦役,并且由此对自己产生怀疑。
好的书、不好的书都能读,好的不一定完全认同,不好的也能从另一面看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读书。鬼话连篇的背后,是更本质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