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说投资的是人,他们到底投的是哪类人?
问题的答案我在真格基金的推文中看到过。那是一篇写方爱之的传记文章。里面先介绍她从徐小平那里总结出看人的三个方面。
学习能力,行业经历和影响力。
随后,她在这三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形成量化创业者的13个指标,包括领导力、决策力、视野等。
我在一月前看到这篇文章。看完我整个人都是蒙的,不知道他们要找的人具体是什么样的。也搜索过那十三个指标,不过没有找到具体的说明。我猜测是为了防止泄露之后有人故意按照这些指标包装自己。不过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想法,短期的包装根本无法阻挡刨根问底的聊天攻势。
既然找不到他们官方给的考核指标。那就从他们宣传的被投企业入手。拿出来宣传的,创始人都是名校毕业,同时有资深的从业经验。有了前面两点,影响力自然比工作时间短,普通学校毕业的人更大。资深从业经验是优势我能理解,毕竟实践经验+关系网络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那名校毕业意味着什么,真的是方爱之宣传的学习力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很想知道,风投所谓的投资投人,投的是什么。直到这个星期二,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投资圈的朋友。听了他解释投资赛道,和投资人的理论后,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名校毕业,特别是博士毕业,自带技术能力以及校友资源。
而能将名校校友集中起来的人自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我以前的认知缺陷在于:认为所谓的名校毕业生,他们只有知识,没有技术。
事实上,我忽略了美国的高校注重实践经验所带来的影响。据留学回来的朋友介绍,美国的大学生很早就参与社会实践,真的是边学边做。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此外,国外的教授让学生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从参与实践的角度,人家在学校里的见识就比我这种普通人强出一大截。
好吧,难怪真格基金招聘或者投了大量斯坦福的学生。 也难怪基金开始发展的前几年也是主要迎接留学生回国创业。
这一次,我刷新了投赛道和投人的概念。投赛道是投用在赛道上的技术,投人是投拥有技术的人。非要比较哪个更重要的话,一定是
掌握技术的人>赛道
因为技术需要落地,而执行技术落地的只有人。比如,有些人没有技术,用小A来指代,通过商业方式挤上了赛道。这种选手的后劲儿不足。如果技术出让方停止出让,选择自己做产品。这时候小A没有议价能力,也没有别的方案商补充。或者有方案商补充,但是增加成本,这时候小A的竞争力和估值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这种考虑,投资人更愿意投资技术提供者而非单纯的商业整合者。
反观自己,我已经认清自己没有能拿得出专业能力,没办法突破赛道的技术屏障。
所以,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先退回来,加强商业运作的实践经验,让自己的一个长板足够长。在此基础上,学习编程技术。并加强在身边人的影响力,先让周围人看到我出色的地方。这样,有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找我合作。
当然,除了专业能力,资金也很重要。如果有足够多的资金,是可以请人过来实现技术,或者投资有技术的人。
而资金,是可以通过增加专业能力来过得。
基于以上考虑。我最近更新了自己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
今年,侧重几个专题读书,他们先后开展的顺序为:供应链→管理学→经济学。
明年开始的专题读书有:逻辑学→java编程→社会学→心理学。我要在30岁之前开始编程的学习。我发现,目前来看如果不学习编程将会是我的一个遗憾。所以,学习编程越早开始越好。
长期计划是,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在7年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脑图。这是我最近一两年一直想实现的愿望。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认知范围。也希望可以推广出去。不管怎么说,先自己做起来。
Ok,今天就写到这吧。留出时间准备读书,到今天供应链的教科书我已经看了80%,争取在5月之前结束第一遍的阅读。5月开始深化,同时构建供应链知识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