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感悟
17年,北京的冬天没有雾霾,有的是干净爽朗的空气,瓦蓝澄澈的天空,灿烂明媚的阳光,以及呼啸而有力的北风。这样的北方的冬,疏朗而不至于萧瑟,干冷而不失温暖。
在这种天气下,我最闲适的时光就是:周末,在暖阳的沐浴下,铺一块毯子在阳台上,周围都是自己养的花花草草,在毯子上看书、写东西、练瑜伽、甚至美美的睡一觉。抬头一瞥窗外,头顶上是湛蓝的天空,不远处是川流不息的马路和一趟趟疾驰的地铁,近处是小区门口带有人行曲径的绿化带;而窗内自己的小天地,却也别有一番静趣。大朵绽放的天竺葵,宛如粉红、大红的绣球;蜿蜒下垂的绿萝,粗壮的枝干上延伸出一片片墨绿色的叶;几棵带白刺的幼小芦荟,中心处生长出嫩绿而肥厚的小叶子;大喇喇向四面八方伸展躯干的吊兰,很像一个朋克发型;叶片青绿味道清香的薄荷,画风十分的小清新;叶面毛绒绒的一抹香,一碰就散发出冲鼻的奇特香味…
阳台小景这些小生物,在阳光的照耀、土壤的滋润和水的灌溉下活泼泼的生长着,透着一股旺盛的生命力,看着它们,能感受到一种安定而向上的正能量。
回顾了下自己从何时开始喜欢种花:在15年10月我搬进来现在住的房子,当时阳台上已经有几盆花草,有芦荟、文竹、牡丹吊兰、一抹香,上个主人不方便带走就留下来了,因此就在这个偶然的机会下开始养花。刚开始也不怎么感兴趣,只是偶尔浇浇水,只要不干死就可以了。逐渐的,在外面看到好看的花卉,比如雏菊、牡丹等,也会买回来在阳台上放着,但是不知道怎么养护,枯了一波又一波,后来就不怎么感兴趣了。直到17年,想拯救下半死不活的植物们,于是张罗着买土买肥、学着如何扦插、如何养护。其实懂得也不多,但就做了这一点努力,花草就比以前长得好多了。
一抹香:从15年到现在,无论多么缺水缺养分,一直顽强的活着,断断续续扦插了两盆并且换了土,长势旺盛,非常容易养活。可见只要对它费一点心思,多投入一点点,就能收获到这么多。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一样,需要勤勉坚持、注入心思,方能精进~
一抹香牡丹吊兰:去年几乎快死了,就几根藤蔓,其中一根藤蔓蜿蜿蜒蜒特别长,还偶尔开过几次小花,但其他根都是黄黄瘦瘦;最近修剪、换土并尝试扦插,原本舍不得剪枝,结果扦插后发现原来的藤蔓反而长得更好了,扦插的新苗还在观察中,目测也死不了。这可谓是断舍离,表面上是割断分离,然而伤疤长好后,反而激发出更好的发展,对母株而言,有精力去培育更多更新的芽,对子株而言,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了,以后有更多的养分供养自己,对双方都好。这就像人长大后就要离开原生家庭组建自己家庭,这样方能成长、繁衍,生生不息。
子株和母株薄荷:从街头买回来的时候还开的很旺,但养了不久,叶子就开始变深发黑,蔫蔫的苟延残喘,浇水也只能促进一点精神气,维持一天半天而已。于是准备换盆肥土,从原盆翻出时,只见根系盘综复杂,紧紧抓在黄土里,然而由于养分缺失,很多埋在深处的根已经干枯了。换土之后,原有一大半枝条已经死掉,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但在偶尔一天发现在花盆一侧生长出来新的枝芽,实在娇弱可爱。可见自己养的花,即便是满眼缺陷,也要全盘接纳,而且不能轻言放弃,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给这个机会。花尚如此,人岂不更应该努力向上,不要妄自菲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薄荷天竺葵:同事送的苗,来我家时已经备好了大盆和好土,因此生长一直很旺盛。叶子翠绿欲滴,花儿也是开的团团锦绣。人也应如此,如果运气好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就要学会珍惜,在顺境中努力生长,不浪费这个环境和机会,不辜负自己。
天竺葵组合古人云“格物致知”,而我对着一个小阳台的花草,也能生出这么多感悟,不过也正常,从古至今以花草言志的诗词歌赋多如牛毛、浩如烟海。比如北宋周敦颐所著《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短短数字,映入脑海的不仅是莲花,更多的是作者高洁坚贞的人格与洒脱坦然的胸襟;又如魏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出的是恬淡闲适的心境;近代舒婷的《致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理想爱情。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真理是相通的,当自身修炼达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微小如一花一叶,以小见大,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道,听起来充满神秘和玄意,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寻常事物里。我喜欢家里这片小阳台,每每身在其中,就像置身在一个道场里,细心修剪、耐心照料,内心安然;看到它们由于自己的呵护而生长,这种改变则又让人欣欣然。所谓人养花,其实也是花养人,养的是那片宁静平和的境,修剪的是那颗从躁动逐渐到沉稳的心,栽培的是那积极向上的志。
18年,继续我的养花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