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女性三变论"
01
第五十九回中,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时,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了,竟是鱼眼睛了。”
他把女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出嫁前,出了嫁,年老了。也给这三个阶段做了比喻,分别是:宝珠,死珠,鱼眼睛。我们暂且将宝玉这一观念称为“女性三变论”,问题是,一个女人一生有三变,却越变越不堪,这到底为哪般?
对此宝玉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女孩儿之所以越变越不堪,是因为沾染了男人的气味。
第七十七回,周瑞家的等人带着司棋离开大观园,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若不听话,我就打得你。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
宝玉对这几个婆子深恶痛绝,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他把这些婆子的可恶归因于染了男人的气味。这种想法首先来自于他的经验观察,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无论是主子小姐,还是丫鬟,基本上都是纯真、善良、美丽的,可是这些年老的婆子们却可恶的很。她们唯利是图,她们精于算计、蝇营狗苟,她没有同情心,她们专欺负更弱小的人。
宝玉这种把婆子可恶归因于沾染了男子气味想法与他之前说过的“女清男浊论”也是相契合的。
宝玉七八岁时便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这里的女儿是指未出嫁的女孩,而不是指所有的女人。
宝玉这样的观念从何而来呢?还是来自他直观的感受,来自他对身边女性的观察。他自幼在姊妹群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孩子。
而他身边的男子,却鲜有这样优秀的人,和他同辈的贾珍、贾琏等都是不堪的好色之徒,伯伯贾赦年纪一大把了,官不好好做,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收在房里。而父亲对他又过于严厉,奉行“棒打”政策,导致宝玉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
他的身边缺少了一个正面的男子的榜样。而父亲让他接触的像贾雨村这样的人,又是善于钻营、趋炎附势、欺下附上的禄蠹,让宝玉厌恶至极。因此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末而已。”
02
女儿因未受到世俗世界的熏染,而保持了女儿本质的纯洁。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大都是聪明、美丽、纯真、善良的。与外面世俗世界中的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截然不同,宝玉珍视未嫁少女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因此说未出嫁的女儿是无价的宝珠。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宝钗总是坚持以仕途经济规劝宝玉,要他攻读时文,"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应该"在外头的大事上下功夫","应该在那些正经书上用用心",以博得功名富贵的好前程。
宝玉听了立马大觉得逆耳,他毫不客气,不管宝钗脸上挂的住挂不住,抬脚就走。
一次还生气地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宝玉是叛经离道的,不愿入污浊的官场,不想走科举仕途之路,因此他认为宝钗的劝导也有悖于女儿清净洁白的本性。
要说谁最符合"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谁最是无价之珠宝了,那应当是黛玉了。湘云也有一次劝导宝玉,宝玉也是不客气地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经济学问。"
但湘云宝钗不劝导他的时候,他还是很高兴,很喜欢她们的。与她们一起在诗社作诗,宝玉非常欣赏她们的才华。
宝玉就像不愿长大的孩子,不愿走出大观园,也不愿里面的女孩子们走出大观园,他真想永远守住这些女孩子们的纯真与美好。
因此,这部书既是青春的赞歌,又是青春的挽歌。
那些女孩子们还是要一个个地出嫁,离开,大观园最终还是诸芳散尽。
未出嫁的女子,她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单纯的自我世界中,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中怡然自得。没有家庭琐事,没有夫妻、婆媳、妯娌的关系要处理,没有妻妾财产地位之争,她们的某些品质含而未露,只显妙龄少女的美好。
而一旦出了嫁,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要生儿育女,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封建大家庭中,要面对上有三层公婆,中间有妯娌小姑子的复杂局面,要处理好夫妻关系,还要妻妾几个女人之间相互算计。结束了少女时光,现实世界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
大观园的生活之所以这么诗情画意,不正是因为她们大都是未出嫁的少女吗?
贾母是位高权重了,可也是一步步熬出来的,难怪她发话不让宝钗拘束了宝琴。一个女子出了嫁多么不易,还是未出嫁的少女时光更加的自由快乐些。应该享受未嫁前的自由时就不应该那么拘谨。
王熙凤是当家人,够体面吧?可她不也是要周璇于这个大家族中吗?贾母吃饭她要伺候着,每次盛大活动,她都要忙前忙后,还要伺候在贾母王夫人前后。面对花心的丈夫,她还要斗三掐四的。
更可悲的是,古代女性无法独立,完全依附于男性,要活下去总得有生活来源。生活来源哪里来?古代女人无法出去工作,免不了相互之间算计来算计去。
宝玉憎恨的那些可恶的婆子身上,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唯利是命。比如春燕的姨妈和妈,越老越把钱看得真了,还没有足厌,苛扣了芳官等人的月钱,不能照看,还反倒挫折她们,没有同情心。
把一点蝇头小利看在眼里,因为莺儿扯了柳条,便对春燕破口大骂,还追着打。真是可恶的婆子!
可是当平儿发话要把她赶出去,她又诉苦说:"我是寡妇,家里没人,正好一心无挂的在里头服侍姑娘们,我家里也省些搅过。我这一去,又要自己生火过活,将来不免又没了过活。"
作者一方面写她们唯利是名的可恶,一面又揭示出她们把蝇头小利也看在眼里的原因。
看来,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女子,想要一生都好看还真不容易。
03
女人年老了就一定是鱼眼睛吗?也有例外,刘姥姥家也贫困,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也曾忍耻来向贾府求救济。但刘姥姥就不是那么可恶的嘴脸。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心性,刘姥姥知恩图报,勤劳质朴,善良豁达,在苦难的生活中磨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世面与为人处世的智慧。因此她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宝玉一向讨厌老婆子,但对刘姥姥却是尊重与同情的。
刘姥姥年虽老,却不是鱼眼睛。
出嫁的女子就一定是死珠子吗?同样也有例外。香菱和平儿都是已出嫁小妾。但她们身上依然有纯真、善良、美好,因此平儿因挨了王熙凤的打,委屈地躲在大观园时,宝玉就喜出望外为平儿理了一次妆。
宝玉因平儿是贾琏的妾,故平时不和她厮近,因而不能在她身上尽心,常常遗憾。今有机会,他便很尽心地为平儿理了一次妆。还把她的衣服喷酒,拿熨斗熨了叠好,把她的手帕洗了晾上。
想到平儿无父母兄弟,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犹甚。想到这些,宝玉滴下了同情的眼泪。
香菱学诗时,宝玉大为赞叹。香菱的石榴裙弄脏了,宝玉生怕薛姨妈责怪她,就让袭人拿了她的新裙子给香菱换上。
香菱、平儿这样美好的女子也是宝玉非常珍视的。她们也应该属于宝珠,而不是死珠子。
有人说宝玉是少女崇拜,但本质上他崇尚的是少女身上的纯真、善良、美丽,远离唯利是图,远离精于算计,远离污浊不堪。
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宝玉对少女的崇尚本质上是对真善美的崇尚。
即使是现代社会,一个女人要保持一生都好看,也不容易。最重要的还是修养心性,不能失去真善美。
中年女子要面对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面对生活的琐碎,你若依然能有好性情,能和善对待孩子和老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不必蝇营狗苟、精于算计。有自身魅力,不必像王熙凤那养斗三掐四。中年妇女能够活成这样也算是好看了。这样下去,也不至于沦为死珠子、鱼眼睛。
如在修养心性的同时,继续保持读书学习,与时俱进,以艺术熏陶自己,那也算优雅地生活了。
如果你能在岁月的历练中越来越有智慧,那就是永远的无价之宝珠了。成熟女性的魅力,睿智老人的智慧,比妙龄少女更加是无价之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