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生活家

如何应对负能量的人

2017-05-10  本文已影响149人  倪振源
阳光下的负能量

朋友问如何面对负能量的人。

生活中负能量的人不少。但为了达成某种合作和目标,面对负能量,需要忍受或者克服自己的不舒服。

所以首先要为这种理性和面对点赞。

常见的负能量有消极抱怨、沉重和压抑。

我以前对负能量很敏感,在长达四年的自我探索和学习中,确实积攒了一些方法。下面逐一分享。

1,出戏

当感觉到对方的强烈的负能量时,也说明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注意力,过于入戏。

这个时候可以觉察到更大的背景。比如你们所在房间,房顶和墙壁,身边的绿植的轻微摆动,空气的流动,空调的声音。

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像看着电视里的人那样,看着对方举手投足,留意TA的语调语音。

更大的视角看当下

2,调戏

由于你也在场,所以你对这个场同样有影响力,也可以选择主动做导演,决定这出戏的韵味。

比如对方是一个正在抱怨的女性,你可以突然看着她胸口上的项链。她往往会被你的眼神干扰到,然后你伺机说:

这个项链可真漂亮。

一个朋友抱怨别人,骂别人傻B的时候。

我忽然装作没听清,一本正经的问:

傻 什 么?

TA一愣。笑了。

通过有效的调整话题,可以调整能量状态;或者通过分解对方的语言,从而破坏负能量。

3,第三者

还有一种方式,引入一个你们都认识、但不在的人进场。

我发现,当我们谈论别人时,会把对那个人的感受带入进来。

比如言论希特勒,可能当场就创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谈论一个你们都认识的,温柔的人,气氛也会变的温柔。

谈论彼此都认识的正能量的人,气氛一下子就会被你们所谈论的人所调整,好像TA真的出现了一样。

其实,TA在你们的大脑里和神经元的链接里,确实留下了痕迹,这就是为什么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人的物理原因。

4,陪伴

镜像神经元

想完全脱离“负能量”的影响,对于凡人来说很可能是个幻想。

镜像神经元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对方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以及肢体语言。

这也是我们理解别人的基础,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

所以,当自己感受到负能量时,不用试图要求自己完全免疫。

通过接受和体验这种“负能量”,可以更好的理解对方,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

5,接受

根据神经科学,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物理的现象。

一个人的大脑构造,以及全身的800多亿神经元,已经决定了Ta的安全感,情绪控制能力,爱的能力。

每个人的大脑构造不一样,所以性格也不一样

而大脑的构造首先受母亲的影响,尤其是前三年,其次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Michael Meaney发现,在新生大鼠出生的12个小时以内,大鼠为新生儿充分舔舐的新生大鼠,在面对压力会释放出更少的压力荷尔蒙,一生中更冷静沉着,勇敢,海马区的连接更厚,所以有更好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妈妈终于透漏了这个秘密,我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直接把我扔到了土堆里!)

一个人之所以是你看的样子和情绪状态,有其生理存在的基础。

另外,这也是适应的结果,为了适应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恶劣的环境,TA发展了这样的特质和方式。

比如,面对粗暴的母亲,孩子为了适应和生存,会切断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变成压抑和抑郁的人。

无论在咨询室里,还是在生活中,越清楚一个人的过往,往往越能理解TA现在的行为。

5,觉察

杨氏太极创始人杨露蝉,据传鸟在他手上飞不起来,是因为鸟儿没有着力的地方。

如果你家墙上光溜溜的,客人的衣服也不会挂上去。

所以,我们感受到的负能量,也有自己的一份。

有的时候,甚至是自己主动的投射了负能量,是因为自己身上有这些情绪,找机会显示和表达而已。

姜太公是直钩钓鱼,当你去投射的时候,人家没钩,你会创造一个钩,把自己吊上去。

自己不开心,觉得别人的笑也是假的,自己不安全,觉得到处充满危险。

当感受到负能量的时候,也许可以借这个机会来理解和感受一下自己。

1)感受一下自己什么情绪?身体上有什么体现?头疼、胸口紧?

2)观察下自己的思维,聚焦在哪里,能让这种聚焦散开和放下吗?

我称这种散开为脱钩,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聚焦到一件事情上,那个时候我们的整个身心都会被这件事“钩”住,脱钩就是自由和放下的时刻

3)如果不能主动散开,就可以通过观察呼吸或者感受情绪、身体感受的方式让自己停留在“觉”里。

心只有一个,停留在“觉”里,就不会在“钩”上。

6,关怀

在觉察的情况下,就非常有机会真切的看到对方负能量之下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诉求。

你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你同时也希望公司更尊重你,而不是只把你当成一块砖头。

你很希望有人可以理解你。哪怕只有一个人。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孤单。

家里这么多的人需要你,你觉得很累。

当一个“负能量”的人,感觉到被理解和被看见的时候,会忽然增加了力量,甚至散发出光芒。

这样就已经关怀到对方了,通过你的关怀,TA也可以获得内在的成长。这个层面的互动是非常感人而且有力量的。

真正的关怀不需要试图帮助别人改变“负能量”,“负能量”和“正能量”一样,是对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不需要弄明白原因,只是去理解和看见。

或者也不用理解和看见,只需要陪伴。

最后,在感受到别人的“负能量”时,自己其实也是“负能量”的,接受自己有“负能量”,拥抱自己的“负能量”,是通往自由的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