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子的发展历程盘点与分析
来自文集:每天思考一个产品问题
1 微信圈子的发展历程
开始了解微信圈子大概是在去年年底,感觉入口挺深,在发现-搜一搜的页面上,进去之后已经是一个兴趣社区的产品形态。最近在人人都是pm网站看到一篇文章,详细梳理了微信圈子的发展历程,这才了解原来微信圈子经历了这么多次转型。现将该发展阶段精简总结如下:
1)阶段一 购物单:电商工具(2018.09-2019.03)用户可快速管理小程序中的订单,对于商家来说该功能增加了用户复购的机会;
2)阶段二 好物圈:社交推荐(2019.03-2019.05)用户可以看到朋友推荐及购买过的商品;
3)阶段三 好物圈:社群种草(2019.05-2019.12)好物圈上线圈组功能,进行内容的分组推荐;
4)阶段四 微信圈子(2019.12-2020.03)就是现在看到的兴趣社区,但并没有形成社区氛围,更像是圈主运营自己的私域流量;
5)阶段五 微信圈子更新(2020.03-2021.12.28)倡导更开放、更平等,具体更新包括去除收录机制、圈子积分等。
2 发展中的问题
微信不断有新的产品推出,比如视频号的推出确实也给微信圈子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仔细思考微信圈子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之前的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定位不清晰
产品的定位决定了未来产品的设计思路,定位是否清晰也决定了是否能让用户有需求时马上想到这个产品。在好物圈这个阶段,其实没有做到清晰的定位。
好友之间相互推荐商品,通过私聊或微信群、发朋友圈的方式就可以满足,不需要再设立一个新的场景。好物圈并没有表现出它和微信群本质的区别。而且不仅仅是好物圈跟微信群聊有些功能重合,微信圈子也是。再去微信圈子浏览一下会发现,好多圈子的圈主或者成员已经发出了微信群聊二维码的图片,自发组织大家进群继续交流。由此可见,微信圈子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很容易就被大家已经熟悉的使用场景替代。
2)产品设计问题
好物圈这个阶段,朋友推荐功能其实是在强化好友关系对商品的信任背书,而不是强化商品的价值展示,这导致这个功能有点偏离了推荐的初衷,用户更容易因为好友关系进入查看,而不是被商品内容吸引。
这让我联想到了微信读书引导陌生人社交的一个设计,对于一般的阅读app而言,链接逻辑是:用户-UGC-用户;陌生用户之间基于内容进行链接,而微信读书的逻辑是:用户-用户-UGC;重视陌生用户彼此之间的链接。不过在微信读书的场景里,如果用户彼此之间发现相同点(共同阅读的书籍),不仅有利于关系的构建、也利于进一步对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这个逻辑是走得通的。好物圈天然形成的逻辑也是类似用户-用户-商品内容,依靠好友形成链接而非内容,这就造成在好物圈中没有真正形成利他的,好物推荐的氛围。
参考文章:再见,微信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