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票房破40亿,妈妈去世19年后,贾玲终于放过了自
作者:遇姐
《你好,李焕英》,已经成为今年春节贺岁档评分最高的电影了。电影讲述的是贾玲妈妈去世后,贾玲穿越到另一个世界,跟妈妈做闺蜜的故事。
看过的朋友纷纷感叹,果然只有真情实感才是最能打动人的。每个人都能在贾玲和妈妈相处的模式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妈妈在贾玲19岁时突然离世,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来不及说,这让当年的贾玲很难接受。她说,当年接到姐夫电话的时候,反应不过来。
看上去,妈妈去世这件事,把贾玲打懵了。也许她内心积蓄着很多关于妈妈的复杂情感,突然之间再也无法向妈妈表达,她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
那些情感,在妈妈去世之后,一直伴随着她,也折磨着她,到现在,已经19年了。幸好,贾玲通过电影,慢慢地表达了当年来不及表达的一切。
从深深的愧疚,到幻想自己可以拯救妈妈的人生,再到无比悲伤,贾玲最终也理解了妈妈,放下了内心的遗憾。
一、人生总是充满无常,不要再用愧疚感折磨自己
电影里,贾玲觉得自己小时候总是惹祸,让妈妈生气和失望。比如出去疯玩把裤子撕了个大口子,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挨批,没有考上理想大学。
电影有多处重复了一段话: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让我妈高兴的事。她为此觉得非常愧对妈妈。
愧疚到什么程度?贾玲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她,或许妈妈就不会遭受意外,甚至觉得,如果她不是妈妈的女儿,妈妈也许会过得更幸福。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总是惹妈妈生气,是我害了妈妈。我太差劲了,如果没有我,妈妈就会幸福快乐。所以,我真该死,不如死了算了。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孩子都会自恋地认为,身边所有不好的事都是自己造成的。
真相是,小孩子掌控不了的事太多了,比如父母去世。与此同时,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妈妈不能按照自己期盼的那样,陪伴自己长大,这太难受了,太失控了。
为了增强自己的掌控感,他们就会认定,妈妈的去世都是自己造成的。虽然事情无法改变,但自责和愧疚的感觉,是自己可以随时掌控的。
事实上,贾玲的妈妈是从老公拉货的车上摔下来,经过医治无效后去世的。这是一次意外,显然不是贾玲能够掌控的,哪怕她是神仙,也掌控不了。
二、妈妈的人生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女儿来拯救
如果说妈妈去世唤醒了贾玲的愧疚感,那么,自己小时候总是惹妈妈生气,则是贾玲感到愧疚的根源。
所以,在电影里,她跟妈妈变成了闺蜜,想尽一切办法讨妈妈欢心,拯救妈妈,希望妈妈的人生更快乐、更幸福、更成功。
妈妈总是斗不过女同事。穿越后,贾玲通过假装盲人卖惨,帮妈妈打败王琴,买到全厂第一台电视机,给妈妈长了面子。
为了保护妈妈不受街头混混的欺负,她想办法跟这些人做朋友。
妈妈的同事王琴跟有钱人结婚了,成了阔太太,妈妈嫁给普通工人,生活清苦。穿越后,贾玲撮合厂长儿子沈光林跟妈妈约会,希望妈妈嫁给有权有势的人。
妈妈在生活中总是愁眉苦脸,对她感到失望。穿越后,贾玲跟沈光林说,李焕英最喜欢别人逗她笑,怂恿沈光林表演二人转,把妈妈逗得哈哈大笑。
贾玲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在向妈妈证明:你看,我能做很多很多的事,让你感到开心和快乐。
尽管贾玲想尽办法拯救妈妈的人生,可是,妈妈没有改变自己的选择,仍然嫁给了相好三年的贾文田。
贾玲要妈妈赶紧离婚,妈妈却拿着被贾玲撕烂的结婚证去找爸爸。她看着爸爸送花给妈妈,慢慢走近他们,还跟他们一起讨论,将来想生儿子,还是生女儿。
贾玲总认为妈妈过得不开心,妈妈却告诉她,这辈子过得很幸福。看到父母相爱,贾玲终于接受了一个事实:妈妈的婚姻和人生,是她自己决定的,是贾玲改变不了的。
她过去想要拯救妈妈的幻想,终于可以放下。目送父母离开后,她看到了眼前一片广阔的天地。
三、贾玲看到了妈妈的爱,也放下了妈妈对她的评判
贾玲幻想拯救妈妈,同时,也在穿越时试图站在妈妈的角度,重新认识母女关系。
她发现妈妈是爱她的。打排球比赛的时候,队友们想放弃,李焕英为了满足贾玲的愿望,赢得比赛胜利,想了一个点子,把电视机借给队友们看一星期,姑娘们马上对比赛来劲了。
妈妈还陪她喝酒,听她说心里话,在她喝醉后把她背回家,不后悔当她妈妈。她记得妈妈帮她把裤子上的破洞缝上可爱的卡通图案,为她考上省艺校感到骄傲。
最重要的是,妈妈不止一次告诉贾玲,她喜欢女儿,只要女儿开心快乐就好。女儿不需要长得漂亮,也不需要身材苗条,更不需要考上美国名牌大学导演系。
穿越后的妈妈很完美,不再对贾玲生气和失望,无条件爱着女儿,无条件满足女儿的愿望。不仅如此,妈妈的个性也勇敢、独立、开朗,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说明他自己也具备同样的优点。
贾玲愿意把妈妈塑造得近乎完美,说明她也对自己感到满意。她既能看到妈妈对她的爱,也能看到妈妈性格上的局限。
现实中,妈妈一早就发现了小时候的贾玲爱看《曲艺杂谈》、爱逗人笑,还能做到多年省吃俭用,支持贾玲学戏剧表演。这是妈妈爱她的部分。
妈妈也曾经说贾玲“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一件让妈高兴的事”,电影中也一再重现妈妈对她失望的话,可见贾玲对妈妈的评判是耿耿于怀的。这是妈妈性格的局限。
接受采访时,贾玲被问到电影的中文名为什么不是《你好,妈妈》,她说,我觉得我妈妈不仅仅是我妈妈,她也是她自己。
就像电影里呈现的,贾玲相信,李焕英除了做她妈妈之外,也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过。
正是因为这样,贾玲的遗憾慢慢消退,她开始在心理层面跟妈妈进行告别,可以把妈妈的人生,连同妈妈的局限,都还给妈妈,不必在乎妈妈对她的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