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课 (1)
2019-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素馨若霞
太原,我又来了。来参加“山西大课堂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学习机会,很珍惜!
今天听了四节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有民间故事、有古诗三首、有小说名著、有《世说新语》的文言文。
“引子”课 (1)这四节课就像不同体裁课型的“引子”,让孩子们通过这四节课的学习,对于这些课型以后的学习,心中有了方向,有了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节《猎人海力布》与中国民间故事。执教的是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学院教研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这是我第二次现场聆听王老师的课了。
王老师从孩子读过的故事开始,让他们了解民间故事中男孩的特点:勤劳、有智慧,女孩的特点:善良、朴实。然后她从名字的词串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这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而是老百姓自己的编的,且口口相传于民间,主人公的名字往往很“民间”。
“引子”课 (1)接着从字词的理解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重点理解“酬谢、叮嘱、发誓”,对于“誓”字,从古至今的演变,结合《猎人海力布》《九色鹿》《太阳山》三篇民间故事,让学生学会概括故事的内容,明白民间故事中“誓言”的重要,以及违背誓言的后果有多严重。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复述课文,通过阅读交流平台的的内容,学生更加明白怎样讲可以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合理的想象、自己的话、换角度、换顺序、增加情节)。
“引子”课 (1)最后通过影片的快镜头,让我们知道了民间故事的传播和传承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剪纸、壁画、歌谣、电影等。
整节课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学习很少,对文章内容的挖掘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方法的渗透,课后题更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引子”课 (1)一节课,一个引子,一个学习民间故事的引子。一节课,一个范例,一个给我们指引方向的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