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我一直在想人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才能很从容地活在这个世上。 ————题记
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对生死的看法相对严肃一些,怎样地生?怎样地死?怎样的生与死,才能体现出生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每个人生来都负有原罪,唯有赎罪才能得到主的宽恕。
作为无神论者,对于基督教所谓的原罪,被这么一顶大帽子扣在头上,自然会让我感到特别地不爽。
如果千百年来无数人的生生死死只是一种赎罪的方式,那么在我看来,这样的主,与恶魔其实并无二异。
所以也不得不说是受人权平等的影响,若我对所谓的主抱有神圣与伟大,我自然也不会质疑其原罪的定义。
相对来说,佛教对生死的定义与基督教不谋而合,所谓积德行善,与赎罪并无二致。不同的是,基督教采用了人对神的敬而定义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佛教采用了人对神的畏促使人选择生命存在的方式:十八层地狱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
儒家对生命其意义的定义算是比较先进的了,借理学家张载一句话来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道家反而是最有趣的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借孔子一句话来说,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生契阔,漫漫寻道路而矣。然而“道”又是个什么玩意儿,偏偏老子也说不出来,含糊其辞就是天地至理。所以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而已,偏偏又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让人无言反驳,所以也就只好这么信了。
然而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即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该选择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姿态。即生命需有所追求。
事实上一开始我对生命需有所追求是嗤之以鼻到不能再嗤之以鼻了,然而,西方那三个扯淡到不能再扯淡的永恒哲学命题确实让我好好头疼了一阵子。每次我给出的答案自我感觉都挺合理,然而每个答案都有一种不圆满的感觉很突兀地出现。偏偏耶稣那坑货又鄙视说他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而人类都不明白。这种被别人羞辱智商的感觉真的很令人不爽……
最可气的是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嗯……我有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于是端正了一下心态,毕竟是哲学命题,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投机一下第一个问题简单:我就是我啊,毕竟我也不需要成为谁。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很无力地说……我依然没有答案……
哎西,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在头疼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一度用生死的角度来试图解释,很庆幸也很无奈地说,对生死不断变化的认知,使我摆脱了三个哲学命题的困扰,并让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生命如何存在的角度。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没解决转头试图解决另一个问题……所以说,替换文件比删除文件更彻底……
若将生死定义为人生的起点与终点,一个合理的行进方式自然会让人感到从容坦荡。那么,怎样的行进方式才足够合理?即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生命价值的体现?如何去体现这种价值?如何去实现其意义?
说简单点,怎样地活着才是正确地活着?
感谢余华,虽然我不知道他对活着的定义是什么,但他的《活着》让我对“活着”的定义有了自己的确论——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本身。
于是就像一股风暴一样肆无忌惮地推翻了我所有的困惑——不顾从何而来,不问向何而归,不论我是谁,我只需知道,我正在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最后会给了“活着”一个“A为了B”这样一个动词性的解释……难道所谓定义不该都是“A是B”这种名词性的解释吗?
感谢伽利略,感谢牛顿,感谢笛卡尔,总之感谢所有的物理先贤,给了我“矢量”这么一个概念……
在我看来,“活着”是一个自带时间方向的过程量,所以,才有了我对其动词性的定义……
好比光明与黑暗,你看到的一切事物,其实不过是光线反射或折射而来,事实上,你眼睛接收的也只是光线本身,只不过光线告诉了你你视线中存在的事物都有什么。你站在黑暗中,你也只能看到黑暗,你看到的也只有黑暗本身,但黑暗不告诉你你视线中存在了什么事物……
活着也是一样,你所能接触到的也只有“活着”本身,但这个本身里存在了很多很庞杂的事物,而“活着”它偶尔会告诉你一部分,但也仅仅只是一部分罢了。
就像一片星空,你只能知道光明的地方存在的是星星或者月亮或者飞机的尾灯什么的,而黑暗的地方存在了一只鸟一朵云什么的星空不告诉你你就无法得知一样。
一条路上尚且会有坑沟洼石,更何况对于不确定因素极多的生活而言呢?那么问题来了,用怎样的一种姿态,才能从容淡定地走完自己生命的旅途呢?
行善积德?赎罪?无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每个人给出的方式都不一样,谁也定义不了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
葛婉仪之前喜欢用三个成语:随心所欲,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此前我是非常认同这应当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的,然而,对于我这种小老百姓来说,随心所欲等同于扯淡,随遇而安却又处处受限,随波逐流又不尽人意……这与我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不得不说或许是受了我天朝对文士偏爱的影响,在我的性格中,从小就带有一种旧知识分子的“清高”——“君子不争”,“以直报怨”,“礼义纲常”等等都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行事为人的一条准则,所以也是修身养性,站在一种人性的制高点看待一切的问题而不自知……于是也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偏偏又假借“死生之外皆是寻常”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小心脏,千言万语最后也只能憋出来一句“无所谓”而已……
可是,若问身不由己谁能甘心,怕是谁都不会甘心吧……
前阵子有一个很流行的姿势叫做葛优躺,光看样子就知道这样的躺法非常放松。所以无聊的时候也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姿势很容易使得脖颈酸痛,于是想着我换个姿势吧,结果发现趴着有点压迫胸腔,大字躺有点呼吸困难,侧身睡肩膀疼……总之,不管什么样的姿势,总有一个部位会让你感到胳应不舒坦……
于是发现活着也是这样,没有一款绝对正确的姿势让人从容不迫,不管怎样的姿态,顶多也是差强人意,不尽完美……
我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所以也是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总是选择性地去记住一些美好的东西,选择性地遗忘一些不好的东西。于是,很多时候,我也只在乎自己关心的人或物,至于其他的,更多的是无所谓。
所以各种各样的麻烦也是源源不断地到来,毕竟作为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因素,很多事情逃也逃不开……
所以呢,很无奈地,我没办法去保持所谓的从容……
再次感谢人类的先贤,给了我一个相对和绝对的概念……
很喜欢王海桑的《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里边有一首挺好:
爱情扶我上路,然后走开
让我一生怀念
怀念那一扶的久长
和一生的短暂
黑白色的夜里,我想看看月亮
我看见月亮很好,就像我当初
看见你很好一样
结束了,画一个句号,像一滴泪
握你的手,最后握你的手,再松手
一松手,就是一千里
我的心平平静静的合上
你在外边,早晨在外边
你和早晨是一个人,身后是泪雨天堂
很多事情都会突然过去
愿意你好,一生都健康安全
我也会准时起床、干活、吃饭
累了,就歇一会儿
伤心了,也笑一笑
我也和你一样,好好地
照顾好日子和自己
活着的方式有很多种,既然在不如意面前没有绝对从容的姿态,我至少可以选择一种相对舒服的方式来生活。
就像累了歇一歇,渴了喝口水一样,人生不需要过的多有价值,追求价值已经算是另一个思想上的高度了。我没有那样的思想高度,所以还是庆幸于自己的平凡——无知的人并不愚蠢,愚蠢的是无知到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所以,活着,也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至于活着的姿态,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姿态相对从容一点,就用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生活吧……
愿你所得皆为所欲,愿你所失皆是所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