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现实

写在《沙丘》和《银河帝国》上映前的科幻迷思

2021-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Criticism

前言

《2001太空漫游》电影截图

从沙丘放出第一个预告的时候就开始想写这篇了,拖延症外加我确实没太多空闲时间(其实还是拖延症),终于,郑州的暴雨把我困在了机构走不掉,拖到了今晚,我才打算正式开始。

在童年,我不敢看夜空,因为天太大了,又是漆黑一片,总觉得对着夜空看久了,它就会把我吞没;长大后,我才知道,不是夜空太大了,而是我太渺小了

我粗浅的科幻观

《第九区》电影截图

在2017年之前,我对科幻的概念还是很肤浅的。就是一般商业片该有的模样,像《阿凡达》那种商业科幻电影都会是刷新我视听的作品。那时候还感觉科幻和超级英雄一样是一个受众普遍为年轻人的题材。那些商业电影公司好像又把观众的口味就牢牢地固定在这个档次。好像一到世界末日,就会是《后天》《2012》那种冰川洪水;一有外星人就会是《第九区》《星河舰队》里光怪陆离的生物……从何时起,我对科幻的概念已经被这种约定俗成的设定完全框住了。直到16和17年陆续出来了几部电影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称得上是我的后科幻启蒙之作。“开化”了我对科幻固有概念。刚刚我也提到了概念这个词,这是个很扯淡的词,用不好这个词很容易言之无物,所以我有必要解释一下“概念”的概念,我想到了博尔赫斯在《杜撰集》中那个绝佳故事来阐述概念——童年的富内斯从未驯服的马匹上摔下来,头部受伤,不料却获得了惊人的视觉和观察能力,类似超忆症。从此富内斯眼中的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充满细节是世界,他无法停止观察与集中精神,而且这是完全被动地。他在睡觉时的状态才会稍有松懈,但那已是常人聚精会神的状态。富内斯的观察能力超乎常人的想象。他曾直接在山脚下便能感受到山顶悬崖边马匹飞扬的鬃毛、马腿上绷紧的肌肉、和在奔跑时蹄后千变万化的火焰与灰烬。但富内斯始终对马没有概念。因为概念是对共性的提炼,是对同种事物特征的一种总结与定义。普通人对马的概念只会停留在形象和轮廓上,所以才会有大家认知中的马,但是富内斯却做不到这些。这个故事的作者博尔赫斯是影响诺兰最深的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经常被诺兰拿来提取灵感,这也是我鼓起勇气进行跨认知阅读的动机,以丰富我贫瘠的科幻观。

圭臬

《银翼杀手》电影截图

显然,片商们都知道“马”是什么该怎么拍“马”,有少数导演知道“马的细节”,但只有少数中的个别才能拍出“马蹄后的灰烬与火焰”。我的三大后科幻启蒙作:《降临》《湮灭》《银翼杀手系列》。其中两部都是丹尼斯·维伦纽瓦的作品,也就是即将上映的《沙丘》导演。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导演之一,另两个分别是雷德利·斯科特和扎克施耐德。都是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

《降临》电影截图

随便把外星文明和太空制作得太过刻板的商业片显然是对宇宙于与生命缺乏敬畏之心,更别提我个人认为涉及到外星文明的科幻片中最重要的元素——神秘感。想一想,几艘巨型太空飞船组成的外星舰队到达城市上空,飞船向下照出一道光,把一个个神头鬼脸的外星人传送下来,对着人群建筑物一顿扫射……这样的场面你见过多少回了?以至于具体出现在哪部电影都想不起来吧。这也是一种对外星人的刻板印象(外星人确实应该集体抵制一波)。《降临》就考虑到了外星人神秘这一属性,这本该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却显得尤为难得。片中的外星飞船到达地球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片中各国与荧幕前的观众都不知道他们来地球的目的,一般不都是直接狂轰滥炸吗?反套路的设定看似很挑战观众的固有认知,但是从观影层面来看,这丝毫不违和。就像复联4中电影开场15分钟灭霸就被砍头一样。从结构上来说,这种开场反高潮的设定,让无论出于什么心理的观众都会选择看下去。但是嘛,不是所有电影都能这样玩,外星飞船没有采取行动得有合理的动机。电影中他们的目的就是给予人类时间学习他们的语言来进行沟通,这里从语言这个切入点来完善人类和外星人之间交流的设定实在是太妙了,一方面,凭什么指望外星人会说英语?此外,一种全新语言的出现可以规避很多问题,观众不用也不会去理解电影中“七文”的具体语法与含义,更不用深究它如何从时间的全局上去表达,因为这些都被导演这个“上帝”给既定了,观众只用知道“露易丝窥见了未来”这一句话就足够了。另外电影最后揭开谜底的时候狠狠地耍了观众一次,当观众还在疑惑外星人到底来地球干嘛时,外星人只是来打个招呼就走了,很意外却又合情合理。还有就是,《降临》的结局在我看来是相当浪漫的,这个我下面会细说。

《湮灭》电影截图

《湮灭》这部电影要带着看《信条》的心态去看它——不要尝试去理解,只需感受。这是一部抽象却令人着迷的电影,如果我不看这部电影,那《2001太空漫游》我将很难看得下去。《湮灭》的神秘感已经从头到尾拉满了,整部电影甚至都没有出现具象化的外星人真面目,但外星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湮灭”前去探索的科考小队。《降临》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切入电影,《湮灭》更是用生物学撑起了整个故事,这也让“科幻”中的“科”字显得尤为重要。我知道《湮灭》中有很多情节是不合理的,但这部电影在视听体验和悬念设置方面已经颠覆了很多科幻电影了,而且构造了科幻史上最诡谲美丽的世界。另外这部电影仍然牵扯到一个目的性问题,但和《降临》不同的是,《湮灭》选择了不做交代,当然这也可能是续集的铺垫,毕竟《遗落的南境》有三部。但是不定期反复观看《湮灭》几遍了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答案,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纯粹,就是单纯的侵略,或者说是毁灭,其实就是湮灭,颇有那句“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意味;就像人类探索外星文明一样,就是单纯的好奇,或者说是求知欲。《湮灭》中的外星人就是有着作为生物原始的侵略欲望,只是这种侵略的方式和常规电影不太一样。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Time to die.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银翼杀手》电影截图

以上出自1982年《银翼杀手》并被无数人奉为圭臬的“雨中泪”台词直接让我现阶段对于生命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无论电影的视觉和精神层面,《银翼杀手》总有说不完的东西。所有赞美的话,前人都说尽了。这里说点我个人的东西,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我的影品出现了一些变化,我放弃追求精巧的故事,开始注重电影本身的气质,这时候我才感知到镜头语言的重要性,压抑的赛博世界、高科技低生活、仿生人的遭遇。这些都通过了镜头的表达来孕育了整个故事的根基,最后哥特式怪诞风格的动作戏和仿生人将死之时人性的展现,从深度上给我留下了对于伦理与生命甚至神性与造物的思考。《银翼杀手2049》都把这些继承下来了,而且在形式上更加趋近于迷人的废土风格。优秀的赛博朋克电影都是基于赛博朋克的设定与环境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基于这个环境而变得合理,这才是背景之于故事的意义。并不是像电影《攻壳机动队》那样一昧堆砌流于表面的科幻符号,讲述着一文不值的无聊故事的商业电影,实属画皮不画骨,到口不到心。如果说《银翼杀手》的问世让雷德利斯科特成为了库布里克最合适的接班人,那维伦纽瓦的崛起更让这份传承延续下去。

母题的变奏

《焦土之城》电影截图

一个好的导演一生所有的作品都是同一个母题的变奏,纵观世界级导演诺兰的所有作品,抛开《黑暗骑士》三部曲这种非原创性题材来说,诺兰始终在围绕着同一个元素在进行创作——时间。《星际穿越》跨越时间维度来感受爱、《敦刻尔克》是三个时空、多线叙事的诺兰经典结构,并且把秒表的声音作为配乐进行创作来渲染战争的肃杀气氛、《信条》更是以逆流时间这个没人敢玩的设定来贯穿电影……可以说诺兰完全把时间玩明白了。但是像诺兰这种一直创造票房口碑双重奇迹的顶级导演,却难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很简单,我认为诺兰被现在的处境限制了,他的作品在艺术层面本可以更上一层楼。虽然华纳给予了诺兰非常大的创作自由和足够的经费,但是诺兰执着于实景拍摄,逼不得已不用CG,而且诺兰偏爱胶卷,这给电影预算带来很大压力,虽说华纳不缺钱,但像《信条》那样实拍撞飞机也不是随便就能来的。一般电影票房超过预算三倍才能算不亏钱,诺兰更不心疼钱,片子一部比一部玩的大,这就让诺兰不得不考虑电影商业性所占的比重。当然我从没有否定诺兰的作品,诺兰的作品很合我胃口,而且诺兰是每次都能找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对于《沙丘》的成绩,我预感会和《银翼杀手2049》差不多,口碑爆炸,票房稀烂。不过也有可能票房也爆炸,希望能打脸。对此我其实是很矛盾的,我怕华纳把维伦纽瓦打造成了诺兰那样的“神”,也怕给他自由过了火,让他像扎导一样沉溺于自己的风格而被华纳孤立。好像有点跑偏了,刚刚说到母题,维伦纽瓦早期的作品都不是科幻电影,但是我把他的所有片子看完以后。发现了维伦纽瓦的电影也在复现同一个内容——自我和解,或者叫自我救赎,我知道这个表达不算准确,但是他的电影都包含探寻自我和自我和解的情节。《银翼杀手2049》中主角k在霓虹和废土交杂的赛博世界中,意外以为自己是仿生人和人类的奇迹结合实则不然,最后在雪地里静待死亡,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焦土之城》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却几度令我的观影情绪起伏。一位母亲的悲惨人生,与异族生出的儿子被抛弃,在经历种种惨绝人寰的变故后,最后造成了儿子亦是其他子女的父亲这种局面。这是一个何等变态的故事,但是电影最后呈现地却很缄默,以平静地表面来反衬角色汹涌的内心戏,可谓比失声痛哭更具戏剧张力与冲击力,最后主角从自我寻找再到自我挣扎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和解。《降临》中的露易丝因学习“七文”这种含有全局性思维方式语法的语言而获得了全览人生的能力,在预见了爱情将以悲剧收尾时,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拥抱爱人。为什么我说《降临》是一部非常浪漫的科幻电影,因为这部电影乃至几乎维伦纽瓦的所有作品中,都充斥着海伦凯勒式的英雄主义,而这种英雄主义恰是以自我和解为内核,能够让普通人产生共情的一种精神。

结尾

我时常认为喜爱影视作品的人共情能力都很强,我热爱电影的最大原因就是我想听到不同的故事,甚至经历不同的人生。但是我进电影院的次数却一年比一年少了,很多的佳作我都只能在小银幕中领略。回想2017年《银翼杀手2049》那会,还傻傻的以为这是部动作片……我之前看到过评价《银翼杀手2049》的一句话——“你知道有多少人想从土里爬出来看这部续作吗?”等到多年后,再把这些老电影翻出来重温一遍的体验对我来说应该就像故地重游。我偏爱《沙丘》这种太空歌剧类型电影,这种类型电影的制作难度之大,从老雷的《普罗米修斯》中就可见一斑,但是我相信维伦纽瓦。我想这辈子过完应该都没机会看到这些经典重映,所以《沙丘》,我绝不会错过


《2001太空漫游》电影截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