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星球429学校管理之教学那些事
一直在想该如何去写这一块的内容,教书快20年,走过的私立学校好几所,但是真正在教学管理上做的成熟的并不多。因为私立学校的特性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如何去传承好的教研组文化,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而带来影响其实是很重要的。
回想过去待的最久的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很好,招来的人也没有什么名师,高中也都是有几个老杆子把关带着年轻人,每年的升学率也非常好。所以这里要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学生的生源和常规化管理再配套上集体备课管理才有好的效果。
在那所学校我现在回想我最大的成长就是每学期通过评选备课组内优秀组员的方式,通过前期中高考考试到说课,上公开课等方式一轮轮淘汰最后评选一二三等奖的方式让我在上公开课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对课堂的把握提升了不少。刚来学校的很多毕业生其实不会上课,课堂效率不够高,学校严格推行某种教学模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年轻教师帮助很大。因为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容易踩西瓜皮,用时不均匀,重难点突破不到位,需要用一种模式来固化。到现在为止,我都感觉到这个方法特别有效,通过对每个部分内容用时间去框定,能很好的提高效率,虽然刚开始很不习惯。现在回头看看,有很多时候为什么一节课总是没有学生巩固训练的时间,还是我们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备课质量有待提高,需要精简同时需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后来到南京来,发现有一些学校有名师,但是并没有把名师的作用发挥出来,还是各自为政,没有合力.大家之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或者没有实质性合作。虽然有师带徒,有许多工作都是虚假的。但是如果是外部请来的名师过来指导的备课组,每周通过听课反馈再加上一些资料的配备,这个备课组的成长就比较快。这就是内部竞争机制的问题。来到现在这所学校,没有看到我过去某所学校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落实到位,但是它们内部备课组的合作力量非常好。原因还是考评的机制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团队。团队合作备课,整理校本资料,这个省去了很多新来老师的适应时间。很多新来的教师只要愿意沉下来跟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成长也是很快的。
这个部分也是我们在原来学校无法做到的部分。因为过去很多学校更多考评的是同一年级的同学科的几位老师,貌似看谁的能力更强。于是教师之间只有窝里斗。谁也不愿意分享自己弄来的好资料,谁也不会把真东西给别人。好东西都藏在自己班不会拿出来分享,组内之间互相真正高质量集体备课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即使备课组做的课件,资料,最后变成大家都不用的东西。而在现在这所学校,我最大的受益就是集体备课给到我的高质量集体备课资料,教研组长会自己亲自带头带领大家来准备期中期末资料,大家共享集体成果,手把手教年轻教师成长。就一个集体备课资料的共享就可以缩小班与班之间好几分的差距,团队的实力就上来了。
这是这所学校院长带领的结果,重视团队的协作,不是通过单一的成绩考核,和个人评价来考评,而是重视团队的合作能力,一起去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让1+1>2.
讲起来很简单,最初这些制度的建立应该都是不容易的,因为要坚持下来,而且变成一所学校的文化基因,是学校不断磨合与探索的。还是那句话,机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