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爸爸的画》有感

这几日很有幸读到了小侄女学校指定的一本寒假必读书之一《爸爸的画》,非常欢喜,此书是丰子恺先生的画和他女儿对画的解读,父亲的画看来朴实隽永,女儿的话读来趣味无穷,书里满满的父女情深和人生智慧。
我想从先生的绘画题材和绘画角度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我相信每个学美术的人应该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每位家长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些人生情趣。
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许多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女儿陈宝与一吟先生,以温馨亲切的文字,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一家深厚的文学素养,先生的漫画,多以古诗文意境入画,女儿的解读又以原诗词为画演绎,使读者在读画的同时得到了古典文学的滋养。所以我一直觉得学美术的人也应该都喜欢文学吧。漫画中所表达的社会风貌及思想观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共鸣,比如他对教育的思考:






还有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先生是我们的好榜样,他善于捕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画面,随时速写下来,题材广泛,笔法轻松,画面简单却有深意,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艺术或源于生活,或来自古诗词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先生的漫画极为简练,有些人物甚至不画脸或不画眼睛,却同有脸一样,如下面这幅《阿宝赤膊》,我们甚至还可以想像出阿宝的表情来呢!如果你想用笔去补画一张小脸,把眉、眼、鼻、嘴都画出来,请你试试看,你就会觉得画出来反而不好,还是空着更美!如同断臂维纳斯,补上双手反而别扭,印度诗人泰戈尔认为这是“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近日看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经典素描作品也是极尽简练,少有黑乎乎的调子,线描为主。






最后再说一点,我并不是完全反对临摹教学,毕竟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都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我只是觉得临摹谁和怎么临非常重要,范本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审美水准,要临就临大师的作品而不是临一张成人化的儿童画或是普通的二手画作,还有就是临的时候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昨天临了本书封面丰子恺先生的画,但是我把它画成了另一幅画。


我最先关注丰子恺先生应该是几年前从读库的日记本开始的,喜欢民国风,喜欢丰子恺的朋友们可以读一读读库的日趣,里面都是丰子恺先生的童趣漫画,还有前几个月我们读书群共读先生的《人间情味》,然后就是这本《爸爸的画》,都是容易读的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