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2022-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往日明月

去年九月曾在简书送别一位未曾谋面的友人——《月夜别赋》,前几日得到消息,果然羁旅未归,正是: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我也曾常年羁旅在外,习惯了寒冷凄清的独行情景,一时不知如何开口,便借黄九半首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们无法有效进行现代化联系,自然有种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感觉,当然这江湖夜雨十年灯也是夸张了,还是偶尔有些联系的。
那是在某读书软件的私信功能中进行的联系,像极了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和朋友以电子邮箱保持联络,难得呢!
但这样,不也是一份珍贵的友谊么!

于是想到了戴叔伦这首诗,用来表达此番心情,再适合不过: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过年的主旋律永远是团聚,所以每年我们国家都有一次人口大迁移,比当年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几百年的人流量大得多了。哪怕是恐怖如斯的疫情,也不能阻止人们返乡的热情。
团圆守岁的传统,千百年来未曾改变。哪怕真的赶不回家,还能有电话和视频,面对面的交流也能助力“云团圆”。

古人就比较惨了,一旦背井离乡,回家仿佛成了一个梦,或者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曲折道路。

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开家乡越州永兴,前往长安求取功名,高中状元后为官,一直到八十多岁退休才重回家乡,结果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自己倒成了客人。

王安石离开家乡六年,连结婚都没法按自己的意愿回家完成,直到一次来到离家乡两百里处出差,趁这个机会回了趟老家,虽然满大街都没几张熟悉的面孔,但他感受到了许久不曾有的安然与自在。

一自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
不知乌石冈边路,至老相寻得几回。

苏轼三十四岁为父亲守完孝离开四川眉州,官场沉浮三十余年,直到六十五岁在江苏常州逝世,这期间再也没回过家乡,曾经写过词来摆脱思乡之苦: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还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诗句,谁知道家乡变成什么样了呢?
这也是入过语文教材的,只是作者宋之问的人品到底是有些低劣的,如果学诗只看作品不论人品,也是极不好的,宋之问的黑历史:因诗杀亲,卖友求荣,逢迎谄媚。。。

古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古代医学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即便是大户里的年轻人,也很可能被一场普通感冒发烧夺去生命,而小孩子的夭折率更是高达三成以上。

古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远高于现在,所以他们才会特别珍惜相聚、不忍离别,悲欢离合因此成为诗歌里最常出现题材。

其实,真正的感情,不论古代还是现在,不都是这样么?

只是,这种真正的感情,在现代钢铁丛林中,已经越来越珍贵,或许这种感情本来就是罕见的。

过年期间,这样的基调或许不应景,但是,管他呢!

淡月微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