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象——记16天环岛游
以前老在电视里听人们说宝岛台湾,但从来不知道怎么个“宝”法。记忆中最让人耳熟的就是“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最让人开怀大笑的就是各种搞怪、大胆的综艺节目,最让人感叹的就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电视、网络、书本上的内容构成了我印象中的台湾。前段时间有机会去台湾走了一趟,终于亲眼看见海峡对岸的“我们”。
对台湾的第一印象就是是“旧”,感觉这里的城市用了好多年,修修补补,有保留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建筑,也有新修的高楼大厦; 有80年代台湾电影里的老火车站,也有高大上的高铁站;有窄小的老街,破旧的老店,卖着最传统的商品和美食,也有灯壁辉煌的商场,卖着潮流品牌。虽然看着旧,但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干净整洁街道;走进建筑里,人性化设施处处可见,而且设计体现着对弱者的关爱,比如哺乳室、轮椅充电器、夜间妇女候车间等等。台湾,就在这一新一旧之间,传承着传统文化,也接轨着世界潮流,体现着对人的关爱。
印象之二是台湾人民都很热情、有礼貌。我们刚到台湾第一天,在地铁站里看着墙上的示意图找出口,一个老大爷从边上走过来,用温柔的台湾腔主动问我们“你们要到哪里啊?”,我们于是跟他说了要到哪里,他也不是那么清楚,于是跟我们一起研究地图,边研究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的,最后确定了路线,他才离开。等到了酒店,服务员老远就冲我们微笑,说“欢迎光临,辛苦了”,然后开始办入住手续。“不好意思,能出示一下你的证件吗”她说,我把证件给她,“谢谢”。“不好意识,你是选择刷卡还是付现呢”“刷卡”“一共XXX,麻烦刷一下卡”,我刷了卡,“谢谢”。“不好意思,请在这里签一下字”,我签了字,“谢谢”。全程的“不好意思”和“谢谢”反而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期间还有人退房,来了两个咨询电话,这位服务员都非常耐心地、一如既往地用她们温柔的声音应答。去之前就听别人说那里的人很热情、有礼貌,此言诚非虚也。后来的许多天里,不管是酒店、民宿、公交车、地铁站,还是商场、便利店等地方,工作人员和你交谈的最后一句话一定是“谢谢”。台湾,热情和礼貌,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印象之三就是台湾人民在公共场合的素质普遍较高。台湾是卖烟的,但在台湾待了十多天,没有看到过一个吸烟的人。坐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火车上,周围都出奇的安静,没人大声说话,没有人吃东西。当然这些都是有规定的,但让人佩服的就是所有人都在自觉的遵守。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在地铁和公交车上吃东西,不乱扔垃圾,乘扶梯都站最右边,博爱坐几乎都空给需要的人。。。素质就是公共场合不影响他人。台湾,公共素质是人们的一堂必修课。
印象之四是台湾人民特会享受生活。那里的人没有那么地行色匆匆,那里的车也没有那么急急忙忙,再火爆的餐馆每周也要关门公休(尤其是在台南),到台湾,仿佛时间慢了下来。台湾妹子很可爱,台湾小伙都比较帅。台湾人民都把自己收拾的很文艺,即使是夜市摆摊的,也看不出油烟味儿。在垦丁就遇到过一个卖花枝丸的大爷,五十多岁了,但身材依然很有型,留着过耳长发,裹着一块带小碎花的头巾,蓄着吴秀波一样胡须。如果他解下围裙,走出小摊,你肯定会认为他是搞艺术的。在台湾,像这位大爷一样的人很多,干着最普通的活,但仍然散发着文艺的气质。高晓松说台湾的文创文化是世界一流,台湾人民过了拼命发展的阶段,男女老少就只剩下卖萌了。确实,在一个最底层人民都乐于享受生活、琢磨文艺事儿的地方,文化能不发达么。台湾,是一个慢时光又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
印象之五是台湾的开放包容。在台湾,你会遇到很多外国人,酒店里、大街上、餐厅里、地铁上,尤其是日本人和韩国人特别多。走在大街上,冷不丁地旁边就冒出日本话或韩国话。而且很多地方的服务设施都标注了多种语言,服务人员也都会几种语言,不禁感叹在台湾当个服务员真不容易。台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
印象之六就是台湾的夜市文化。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没去过台湾夜市,就称不上到过台湾旅游”,台湾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夜市文化了。台湾每个城市几乎都有红火的夜市,像台北就有士林夜市、饶河街夜市、宁夏夜市、广州街夜市等。夜市文化无疑是台湾文化的重要部分。各大夜市中,不仅有享誉国际的台湾美食小吃,也有内地的各地风味,还有世界各国的美食文化,以及当地人制作的精美手工制品和珍奇小商品。在台湾,很难看到街上有临时摊贩,是夜市将这些小摊小贩聚拢,一到晚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在各个摊点前驻足、观赏、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总之,在那里你能找到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地道的乡土原味,真切地融入到普通的台湾社会中。
晓松奇谈说台湾时,开篇是这么说的:这里有大历史辗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这里保留了我们的过去,这里预示着我们的未来。这十几天,我们追随了大历史的痕迹,遇见了温良恭俭让的人民,看到了我们曾经的过去,也祝福着我们的未来。台湾,有机会还会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