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根的教育
做有根的教育
暑期将尽,满头华发的李再恒老师来校做了一堂《从文化自信到教育自信》的讲座,提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天和儿子一起看完《厉害了,我的国》,儿子竟感叹道:看完这个,我都不知道我们国家还有什么缺点。我会心一笑,作为一个一心想着未来要保家卫国的孩子,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了。自信这个话题,弱国时代的鲁迅就在提了,而今有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我们还在提。
为什么?
因为对自己对国家不自信的人还有太多太多。
做有根的教育我们一直在说要根教育,只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信,对自己的教育有自信才能做根教育。最近十多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教育质量也越来越关注,这本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甚至于小学就开始了。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抱着一个心态:外国就是比中国好。
当然,很多国家的教育是很自由。但这仅限于课堂自由,他们的课堂管理会很宽松,高中教师甚至不会上课,因为学生需要完成让教师满意的论文,就必需花很多时间在图书馆里,甚至搭上自己的吃饭时间。在美国,精英教育并不轻松。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一所公立高中蹲点。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学生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美国学生同样要应对考试,但是,任何一所美国学校的老师不会像中国老师会在考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为学生复习,整理资料,猜题。这些工作都是校外培训机构做的,但家长要为此支付高昂的补习费用。而且美国教育是有很明显的阶层性的,同为公立学校,富人区和穷人区的教育资源是有千差万别的,更别提只有富人可以支付得起的私立学校了。
所以中国的教育从教育资源上更是立足于根的教育。从中国大学毛入学率在2016年已超过了世界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就可以看出来。教育资源不会在同一个区域有太大的差别。从这个方面来说,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同样有机会接受更高一层次的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做有根的教育自由化的教育让学生会更主动,更有创造性。但是任何教育体制都会有利有弊,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因为基础教育薄弱开始向中国教育取经,而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
真正的强大不是完美,而是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是近日《科技日报》一位主编的话。
根教育最基本的就是德,而中国的传统就是把德放在第一位上的。但偏有人就是觉得传统的就代表着落后,是过时的。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了。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用白话文,他对文言文的态度可以有“痛恨”来形容了。他认为,中国要进步,要救国,必须和过去旧的思想文化决裂。可是,他却也是写文言文的一把好手,他也忽视了自己的成就也应得益于从小对文言文的各种经典的博文强记。其实这样的学者不者胡适一个,他们往往容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所接受到的事物,痛其弊而忘其利。我想,鲁迅先生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话,到每个时代都是适用的。因为真正的强大不是完美,而是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一种自信。
看不到传统文化优点的人,是不自信的。因为看到传统文化的缺点,所以只一味的相信西方的教育观点和形式,那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不自信。我相信,没有最完美的教育,但是,却有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正视不足,不摒弃传统。这才能把教育的根留住,才能有自已民族的教育。
做有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