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情怀/石桥铺的故事84/重庆钟表公司2/申维希
我所知道的重庆钟表工业公司之二
文/申维希
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梦想就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有了其中一样,隔壁邻居就会羡慕,如果有两样就会心生忌妒,重庆钟表工业公司生产的山城牌手表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市民的需求和愿望。
重庆钟表公司下属好几个厂,表壳厂、三大件、电渡厂、模具厂、机加工厂、木工房、手表装配一、二厂,大集体装配厂,科研所,还有个庞大的汽车队,成立了一个专业的消防队,有一辆专门的红色消防车,有二十来个经过专业培训的消防员。
钟表公司有一个大食堂,到了中午高峰期,食堂里是人山人海,二十几个窗口卖饭菜,掌勺的师傅忙都忙不过来。后来在大食堂的楼上又建了两个食堂,大食堂的饭是用大盘子蒸的,一两二两划成正方形卖,二食堂做的是罐罐饭,三食堂是散饭,菜品各有特色,味道很不错。后来食堂合并,二楼成立了钢琴厂,生产山城牌钢琴。
食堂的对面有一幢很长的平房,那是钟表公司职工及家属的免费浴室。下班后,人们吃了晚饭,散散步,在晚上12点以前,只要是住在公司附近的职工及家属,还有住在单身宿舍的年轻工人,都可以去那里洗个热水澡,消除一天的疲劳。
再后来食堂和浴室被拆了,建了集资房。
不可思议的是,七十年代末期,响应“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公司组织人力物力在离厂区一公里左右的雷劈石,建了个近两公里长的大型地下防空洞,手表大楼底楼有个洞口。这个防空洞后来成了蘑菇的养殖基地,再后来这个庞大的工程荒废了,被遗忘掉了。
从七十年代开始,重庆钟表公司生产出第一只手表,重庆市政府就加大力度扶持手表工业,在经理张仪伯的领导下,八十年代初达到了辉煌。
在这个节骨眼上,张仪伯带团到瑞士考察,定购了一批先进设备,接受了瑞士方送的一些礼品,回国期间将剩余外汇大约一千多美元私藏并分了,受到调查,在当时定的犯了侵吞国有资产罪,被锒铛入狱。他收受的礼物及当时查抄的物品,在钟表公司的一个库房作为警示,向全公司及其他单位人员公开展示。
重庆钟表公司在当时,是全国手表行业中具有精密机械和进口设备最多的公司。
张仪伯从瑞士进口的先进设备,从此被搁置在原放电影的露天坝日晒雨淋,任其锈蚀。
张仪伯入狱后,重庆钟表公司在后来的十年中不知为什么频繁更换领导,导致上一任经理离职,下一任经理又重蹈覆辙的现像。
进入九十年代,公司各下属工厂及联营厂开始纷纷自找出路,各自经营,出现了职工停薪留职或两不管的现像。
市面上有了手表夹板、机蕊及配套的零部件出售,装配车间及公司懂组装手表的职工,在有朋友需要手表的人中出售私人组装的手表,价格同公司在市面上销售的手表价格不相上下。
重庆钟表公司已成为历史,成为了历史,只能让人感叹。感叹中,我们还得生活在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