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
———读《做,就对了》有感
文 果果果果木
做,就对了近日阅读了美国心理学教授赖安·巴宾诺和约翰·克朗伯兹合著的《做,就对了》这本书。特别是读到这本书的第八章《生活中的自我崛起》中的“拖延不是病,是自我麻痹的借口”后,我被作者所写的几点引起了我内心的共鸣。读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生活中的我,是否常常有这样的借口或情绪一直在拖延呢?
一直以来,我非常推崇歌德的这两句名言:“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梦想能做什么,开始去做吧!胆魄本身就蕴含着天赋、魔法和力量。现在就动手吧!”
———威廉·和纪·穆雷
当看到文中说:“大多数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无法使自己真正行动起来”,这句话时,也特别有感触。生活中总有太多这样的事例。就连著名的胡适先生也不曾例外。
《胡适留学日记》
7月12日
翻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首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享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结果自然是胡适战拖失败。
由此我们找到了阻碍自己行动的敌人—拖延症。
拖延症,搜狗百科中如此定义: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僻如你打算开始锻炼,你的大脑会一直在说,“今天就算了吧!少运动一次也没什么关系”“今天有点疲惫,不运动”““今天步行了2000多步,不运动可以了!”这样那样的警告。给自己找学n个不想运动的理由。然后就心安理得的不运动了。笔者把这样的心理称为“抵制心理”。为了逃避运动,你不停的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总而言之,抵制心理已把你之前要锻炼的行动成功阻止。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扺制心理,不再拖延效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也许变想法为行动,梦想实现了吧!
做事积极主动,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事情上,不找理由,那么开始后续工作必定心里有底,应付自余吧。当然也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无法掌控的局面。
不拖延,想必对生活充满期待,而不是天天失望懊悔吧!
但如果,内心有这样的抵制心理,那结局又将如何?看下面这个例子。
供职于某大型人寿保险公司的兰妮,因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感觉特别乏味。她的意向是想再找一份更加自由、更加强调创意性的工作。她觉得这样的自己会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
当某天,她看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她兴奋、并想打份简历,尽快填写求职申请。
但事实是:周六,兰妮未写。周日,兰妮未写。她想等有心情、精力更好时写。结果一拖再拖,那份简历,始终未写。最后,她给自己找到了诸多理由:
我对新的职业真的有兴趣吗?
改变职业这想法不着调吧!
我申请的职位是不是更辛苦一些?
新职业的薪酬是不是很低?
......
各种纠结,各种矛盾。
三个星期里,她总是思前想后,纠结不已。结果招聘广告取消了,兰妮成功的未去应聘。兰妮失去了在新岗位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那份更自由更有创意性的工作。
难道兰妮真的没有时间去做一份简历?
当然不是。
原因就是她未把想法立即付诸于行动。
如果兰妮知道有适合自己岗位的工作时,在第一时间把简历做好,然后充分准备面试。也许“做,就对了”会改变兰妮的人生际遇。但因为自身的抵制心理让自己一拖再拖最终错失了良机。
怎样付诸于行动呢?
一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什么事情决定了就马上去做,什么事儿开始都是难的,但开始之后感觉就慢慢来了呀!决定去做之前还要事先有所准备,“有备无患”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刚才所说的例子中,倘若兰妮用5—10分钟准备下简历,对所应聘的岗位事前有所了解,那结果肯定不一样。应聘成功兰妮如愿以偿,应聘不成功也积累了应试经验。或许兰妮就更能把控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也不至于让机会白白错过。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再好再妙的想法,不去做,结果就是零。
在奔向梦想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累和郁闷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借口伴随着我们。只有把“做,就对了”深深印在脑海中心里,立即行动起来,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达到心中的梦想之地。不要顾虑这顾虑那,排除一切抵制你行动的心理因素去做就好。
因此,有了确定的目标,请立即付诸于行动吧!
战胜拖延,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