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姑娘》里学到了什么
今天看了一段网络视频,分析了《灰姑娘》这则童话,我觉得这多年的书白读了。
格林童话里的故事《灰姑娘》,妇孺皆知。
我对《灰姑娘》故事的童年记忆是灰姑娘的继母和姐妹们恶毒自私不让她参加王子的舞会,可是灰姑娘最后逆袭嫁给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应该是故事的中心思想吧。
这便是美丽的童话吗?
01
老师问小朋友们,“这篇故事里你们最讨厌谁?”
“继母,她是个坏人。”
“为什坏?”
“她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
“那要是你怎么做?”
“……我可能也会这么做,否则我的女儿就没机会嫁给王子。”
老师说:“坏人也不一定坏,只是不够好,不能把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一样看待。”
02
老师又问,“灰姑娘想去参加舞会但是自己没能力去,怎么办?”
“她的动物朋友们给她做了漂亮衣服和水晶鞋,还用南瓜车送她去参加舞会。”
“所以朋友很重要,人生要交一批好朋友,他们能帮到你。”
03
“如果灰姑娘的朋友想让她参加舞会,她自己不想去,能做到吗?”
“不能。”
“无论别人对你好不好,一定首先要自己对自己好。”
04
老师问:“为什么灰姑娘要午夜十二点钟必须往回赶?”
“因为过了十二点,她就会变回灰头土脸的原形。”
“这是告诉大家,做人要准时。”
05
“你们发现没?过了十二点后除了水晶鞋所有的东西都变回了原样。”
“可见作家也有疏忽,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但不影响你成就大事。”
06
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老师给孩子讲了人生观、价值观,教的是让孩子怎么看待社会,怎么适应社会。
每个场景都能让孩子有新的认识,那么美丽的童话也就自然编织起来了。
寓教于乐,是在快乐地学习中获得知识。
这要比传统教育效果好得多。
传统老师一般会给学生讲讲文章结构,分段总结中心思想,找出重点句子,然后说出考试的重点。所以学生是奔着考试去学,实用性占首位。
而美丽的童话这么被分解后,犹如一头温柔善良的小羊被肢解为羊头、羊腿、羊肉,炖好了是美味,没炖前就是血淋淋的肉,甚至尸体,美感全无。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看问题简单粗暴,人物脸谱化,非好即坏。
我小时候看电影就一定要先分出好坏人,才能看得进去,我就是被这么教育出来的作品。
真羡慕现在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已非同从前,能多视角看问题,那么他们眼里的世界一定丰富多彩,幸福也会常伴身边。
希望这类真正教书育人的教育越来越多,而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要淡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