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文学选稿专题十分读书社读书

十分读书|《园丁与木匠》

2022-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是阿若啊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的作者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由湛庐文化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教养类书籍。

第一个问题,“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什么是木匠?就是选择一块木料,把它塑造成你想要做的产品——一把椅子,或者一张桌子,也许是门——的人。然后通过检查最终完成的产品,来评估你——作为一个木匠,这份工作是否称职,是否优秀。而生产、制作出来的椅子,都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高度是多少?有没有偏差?榫卯是否牢固?不能有丝毫偏差。

什么是园丁呢?把种子撒向地面,然后根据植物属性不同,分配空间,浇水施肥灌溉等植物生长的人。然后在一片园林里,有高大的乔木有低矮的灌木,允许有野草飘进来,允许有小昆虫、蜗牛等小动物的造访,也允许植物的藤蔓跨界到规划外的地方去。

书本的引言抛出来的第一个问题,让家长反思:你是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希望它按照你的规划成长?

不同的答案,决定了不同的教养方式。

如果你选择作为父母,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爱孩子。爱是无条件的,不需要成绩和奖杯作为奖励,也不需要这些外在的“KPI“来评判自己是否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当木匠?还是当园丁?答案显而易见。

”爱孩子的意义是为那些无助的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

所以爱孩子,没有蓝图、基准和目标,爱孩子不是为了改变孩子,是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是瓜果的种子,就结出硕大的果实;是乔木的种子,就成长顶天立地;是藤蔓的种子,就无限延展。哪怕孩子的道路不是家长所选择的。其实,孩子的道路也不是我们家长能选的。

第二个问题,孩子的成长,是他自己学的,还是成人教的?

书中有大量的实验结果说明,孩子是自我成长的。当成人教授的越细致,而且拿出的身份越权威的时候,孩子会模仿越准确,并且仅模仿这一种可能性结果。但是当没有成人的权威,孩子会更乐意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除了最佳可能性结果意外,还会探索出各种各样的“失败”结果。正是这些“失败”结果,让孩子在有传承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了创造性,因为他们从不同的“失败”经验中,获得大量的“因果”经验。这些“因果”经验,都是帮助孩子了解社会运行,世界运作的经验基础。

除了模仿以外,孩子的学习是通过多种体验来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身教”重于“言传”的原因。父母带孩子一天三餐四季,不同节日饮食习惯,不同节庆节气庆典,特别是带着孩子过有仪式感的一天,有利于帮助孩子认知到自己社群的社会属性——“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自我的学习,除了模仿、多感官探索以外,孩子还是一个提问机器。

“学龄前的孩子平均每个小时要问75个问题。”,“年幼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是坚持不懈的,他们会一直寻找他们想要的和需要的信息。”成人由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的局限,很难了解幼儿这样的生命体。往往自认为正确的教导,不一定能导向最好的结果。

能决定孩子学习更好的结果,其实秘诀在于“亲子关系”。如果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得到的是稳定、愉悦的情绪,父母的支持,以及丰富、自由而相对安全的环境,孩子就能听从自己内在的发展,不断探索来完善自己了。这个时候成人什么都不做,比做什么更好。

第三个问题,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吗?

同样的,作者也用大量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游戏”和“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真实的生活贴近,真正帮助孩子生活的“工作”能有益于他们掌握生活的“本领”。玩耍是当你不想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才会做的事。

所以,有的家长希望在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让孩子学习到某种技能。那必须思考一下,玩耍的形式是由成人想达成某种目标来决定的,那还叫玩耍吗?如果玩耍就可以让孩子学到技能,更聪明,那还要学习干嘛?

玩,就放心玩吧。玩耍也是生物的一种本能。“玩耍的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是父母和孩子快乐的源泉。”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理由,玩耍的时候纯粹的快乐就足够了。把亲子玩耍的时间,当作充电时间,利用玩耍的这段时间,创造更多的快乐,尽情享受玩耍这件事本身,和玩耍带来的愉悦感。当电充够了,孩子去学习,家长去工作吧。

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别,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十分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