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嘿!帮我传个话》下
第三有趣,就是绘本的表达方式。
下面就来说说这绘本的构图给人带来的惊喜吧。我们先看第一幅。
第一幅这是一张俯视图。最醒目的是画面中间的嘀嘟,嘀嘟,救护车拉着长长的喇叭声,已经拐弯要驶向另一条街道了。顺着由大到小的喇叭声,再绕过一幢大楼,我们看见了细线勾勒出的状如气球的“汪汪”。在气球的下端,终于看到了橘红色的一只小狗。
我们看狗狗的这个局部图。相对于一条大街而言,狗狗显得小多了。那作者是怎么让我们关注到它,并明白狗狗的心意呢?这就不得不说说细节了。
首先,是对狗狗动作的刻画。狗狗只有两条腿着地,另两条腿一个前扑,一个后蹬,头向前伸着,这显然是在狂奔。尾巴向后竖起,保持身体平衡。狗狗头部还画了四根放射状的细线,就在汪汪“气球”的下边。显然,狗狗边跑边叫,这是在召唤救护车里的主人呢。
其次,为了烘托狗狗的焦急,作者还安排了好几位群演,也就是行人,让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狗狗身上。一位是左边过马路的行人,一位是右边骑自行车过桥洞的人,还有一位正站在桥上扒着栏杆朝下看的路人。显然,他们都被大街上狗狗的叫声吸引,正想要一探究竟呢。如果从构图的角度看,他们正好连线成一个三角形,而狗狗就在其中,就像绿叶红花的那种关系。
这种烘托让画面脱离单调,变得有趣起来。就好像要表现一个人很厉害时,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说他很厉害。好一点的,可以安排对打,然后他赢了。再好一点的,就是他还没来,其他人闻风丧胆给吓跑了。
接下来我们看对于救护车的处理,也同样采用了这种细节烘托的手法。提包过马路的人,正准备拐弯的情侣,还有被大人领着进大楼还要扭头回看的小朋友,甚至远一些的行人,红色大楼的阁楼上探头出来寻声观瞧的人。所有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体验很接近,小朋友看这个绘本的时候如果仔细找,就能发现。他能找到的细节越多,他观察生活的眼光也就越厉害。
这种请配角烘托来帮忙的手法在后面还有好几处。比如,狗狗请黑猫传话时,旁边画了一朵小花,小花上还停了一只蜜蜂。狗狗看猫,猫看狗狗,蜜蜂看它俩,画面感特别强。
狗狗请黑猫传话类似的构图还有黑猫和小老鼠交代口信的画面,就是下面这幅。猫鼠对视,一只小虫旁观。另外,两幅图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见面时都有栅栏阻隔,但画面用圆圆的轮廓线包裹起来,既聚焦了镜头,又多了一份柔和与温暖。
黑猫和小老鼠交代口信这里还有一个细节要说,那就是影子。我们可以看到救护车,狗狗,行人,大桥,房屋,他们的影子几乎就在自己的正下方,大街是明亮的白色,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正好中午时分,这也就为医院里黑猫睡午觉埋下了伏笔。而黑猫向老鼠交代口信的画面,光线从外面照过来,栅栏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到老鼠这边,也无疑是在暗示我们,老鼠此去应该是黑咕隆咚的地方。
再来看狗狗追到医院门口的一幅。
狗狗追到医院门口狗狗追到医院门口,可是太晚了,棚栏门已经关上了。这幅图是以狗狗的视角看的,救护车好远,狗一直叫啊叫,但是主人听不见。
这里也有几个细节,比较讲究。
其一,狗狗是站着的。它的前爪抓着栅栏门,嘴已经伸进医院,可是头太大挤不进去。我们怎么知道它在叫?你看,它的鼻尖周围画了四个尖尖的符号,这个时候不用写“汪”我们也知道它在叫。狗狗身体两侧还各画了两道弧线,就好像狗狗身子在使劲往里钻一样。后面的两条腿站着,尾巴摇着,那样子看着叫人好心疼呀。
其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画面以狗狗的视角展示,第一个画面却要用俯视图?这就好像讲故事,一开始先介绍背景。狗狗沿街追救护车,我们可以看到大街两边的房屋,商厦,狗狗身后的天桥,路上的红绿灯,街上的行人。让人看一眼就如同已经置身闹市,救护车“嘀嘟嘀嘟”一路叫,狗狗“汪汪”紧着追。如果让我们画,以狗狗的眼光,周围的人都那么高,看到的全是腿,救护车开得那么快,还看不到了,怎么追?
这样,就不由佩服起作者的视角安排了。他就好像一位导演或者摄影师,会把最好的观察角度留给我们,让我们从最佳角度去观看和理解绘本。当然我这么说,不只是看了这两幅就有感而发,实在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为了不影响看绘本的顺序,到了后面,再继续欣赏。
其三,就是画面很紧凑。狗狗现在一眼望过去,医院里有草坪,草坪上有高高低低的树,草坪过去有一截矮墙,跳上矮墙才能进到医院大楼里面。狗狗现在看到的这些,正是下一步黑猫要行进的路径。不信上图。
这也是一个俯视的全景图,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楚黑猫的行进路线,还能体会到猫咪的艰难。
黑猫的行进路线既然提前看到了黑猫的行进图,不妨就把这张图多说两句。图画虽然自己不能张嘴,但作者却让它自带声音。狗狗那边,围绕着它的小脑袋画了一圈细线。黑猫爬墙,还有黑猫绕到房子后面的路上,它的头周围也有半圈短小的尖角或细线,呈辐射状散开。显然这俩哥们可是一刻也没闲着呀。
既然已经看了两幅全景图,不妨就一气儿把这消息传递路径都看看。这张是小老鼠的。接下来是蚂蚁,然后是虱子。
小老鼠的路线 蚂蚁行进路线 虱子的路线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从老鼠开始,视角变了,整幅图画变成了剖面图。就好像我们有精良的装备,不但可以停留在半空中俯瞰全景,也可以把大楼墙体和管道剖开看看里面的神奇网络,甚至还可以钻进最细微的管道,去探查耳道内部。显然,为了能让我们看清楚,作者只管不遗余力。
既然已经看到虱子拜托抗体了,就沿着抗体们的行进路线继续看好了。
抗体路线抗体依然是圆圆的背景,温暖柔和。可是病菌就不对了。你看它是直线条,状如大方块,只在边缘部分用弧线弱化了尖锐感。它那黑乎乎的颜色,凶巴巴的样子,伸出来挡道的那么多手臂,是不是和之前拦住去路的栅栏有点像?在表达病菌凶恶这一点上,这幅图依然采用了烘托的办法。抗体们吓得止住脚步,身子后退,有个像星星一样的小不点,还钻到了大星星的胳膊下面。可是等到病菌大笑不止的时候,这吓人的阻拦也随之土崩瓦解。
绘本的最后,狗狗终于得偿所愿。我们看最后一张图,小男孩跑向狗狗,而狗狗呢,它可不是最开始那样向前奔跑的动作,而是前腿撑地,身子后退,尾巴摇着,大张着嘴,马上就要开始玩啦!
开始玩啦从这本绘本一刷二刷的发现,忽然想起了安贝托•艾柯的一句话,“文学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愉悦和抚慰读者,它还应该致力于挑战读者,激励他们把同样一份文本拿来读两遍,也许好几遍,因为想要进一步理解它。。。双重译码是作者向读者的智慧和善意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即便作为读者,也很需要不惧挑战,睁大眼睛,积极思考,才不至于辜负作者的一番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