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 “破五”:年终将远去,而成长终究是自己的事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比如,从除夕那天起吃饭前要放鞭炮的仪式,也可以取消了,各种忌讳禁忌也都开始打破了。
还有,习惯上,过了“破五”,各行各业也正式开张营业。如有铺面变化、柜台增减之举,一般在初六定。
再有,作为资深的留守儿童,过了“破五”,也就意味着离别的一幕即将上演。小时候每年正月的初五六,最迟初七八,元宵节是过不成的,这时正是爸妈离开家到外面打工的日子。
通常是在早晨,甚至一大早就要走,说是怕孩子发现伤心,很小的时候也许还行,但其实又怎能瞒得过。走的时候也要放鞭炮,有时还要在包里放一包火柴,寄予“一路顺风、发财”的愿望。

鞭炮声的热闹喜庆,却与离别的伤感连在一起,这也许是幼年时最搞不明白的事情之一。后知后觉的自己,体味出想念滋味的时候,也许眼前剩下的只是一堆鞭炮的碎屑,在晨风中早已泛白了。
那时候就在想,毕生所愿,不要再让这一幕发生在下一代身上。可当等到我也成为大人时,那么多年过去了,也许早已习惯,也明白了事情也许没那么严重。我们也无须把离别的情感渲染的那么沉重。
昨天看朋友圈,妹妹说想孩子了。也是因为在外地,而孩子在家里。前几天小外甥女在我们家,后来被她爷爷接回家了。回想妹妹离开的那天,小外甥女却说讨厌妈妈,让她赶快走。可妹妹却舍不得,要去抱抱外甥女。可她却继续接着说,和姥姥在家再好不过了,“我讨厌你”。
小孩子的心思终究是不知怎么想的,也许她还不懂离别,还不懂想念。又或许也如当年的我一样,只是在夜里,在梦里,偶尔想念,想念到泪流满面,也只有自己知道。
有一天我和她玩耍时,问她:“果果啊,你知道你属什么吗?”
她想了想。好像一时忘了。
我提醒说:“龙啊。你可是小龙女呢!你知道舅舅属什么吗?”
这时她好像想起来了,高兴的说:“也是龙!”
“对!果果知道属龙的人有什么特点吗?”
她摇了摇头。
“他们热情、善良,正直、坚强!所以,果果也是一个热情善良、正直坚强的小龙女呢!”
“哦,龙女!我是龙女呢!”
“对!坚强善良的龙女!”
其实,也许过早地品尝离别的滋味,不一定就是坏事。人的成长中,离别终究是必修的课程。早一日修成,也许就早一天学会了坚强。尝到了离别的滋味,也许才会更加体会相逢的珍贵,珍惜相聚的日子。小孩子所谓成长,大概不就是这样嘛,也是终究要明白体会的啊。
所以,哪一种生活都无需苛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无论选择了哪一种,都要认真、努力去践行,看到和成就其对自己、对家人有利的、美好的一面。
我们无须苛责父母为什么不陪孩子成长,孩子也无须抱怨父母,更不能以此作为自己不去坚强、成长的理由和借口。
因为成长终究是自己的事,自己不去坚强、成长,谁也替不了你!
——节选自青狐《家乡的春节》2012
“我双手搬着砖,就无法抱你;放下了砖,就无法养你。”——打工者的名言
“孩子,愿你善良坚强,一个人可以独闯天下。”——青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