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读书心理

马连良的口味

2023-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谢高低黄瓜香

马连良与刘宝全的口味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与“鼓界大王”刘宝全交往甚厚。

马连良每次来津演出必至刘处拜访,而且与之长谈不倦。由于二人谈得投机,马先生常在刘家用饭。

马信奉伊斯兰教,对饮食十分注意。刘宝全是汉族,马在刘家吃饭则是个例外。因为马先生知道刘宝全从不动大肉。

刘宝全认为大肉最生痰,对嗓音不利。刘平时以素食为主。偶尔吃点牛羊肉,对烟酒不动,生活极为严肃。

人称“刘老道”。马先生在刘家吃饭,刘特为马单设食具。

刘对保护嗓音有些专门知识。如吃水果大多是吃梨,而且在每晚临睡前口含梨一片。早起吐出梨呈赤黑色,也就是痰火皆被梨吸去。

所以刘年愈七十仍嗓音嘹亮,毫无浊音。马先生坚持学习刘的嗓音保护方法,年过花甲嗓音仍是淳厚圆润,调门也不低。

马连良(1901—1966)京剧艺术家。字温如,北京人。回族。初习武生,后改老生。

幼年在喜连成科班学艺。出科后博采贾洪林、余叔岩各派艺术,形成一种柔润、潇洒的风格,世称“马派”。

擅演《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等剧。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刘宝全(1869—1942)京韵大鼓演员。

原名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

幼年从父学唱木板大鼓,先后拜宋五、胡十、霍明亮为师。

曾一度改学京剧。他嗓音甜润清亮,音域宽广,继承传统,并吸收了京剧、梆子戏等戏曲的唱法加以发展创造,

又将河北乡音改为北京语音,形成京韵大鼓,世称“刘派”。

擅长《单刀会》、《闹江州》、《大西厢》等曲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