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趣知识

瓶颈法则——涨价指引复工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天赋德财

瓶颈法则——涨价指引复工

应当承认,这次有当标题党的嫌疑。用这个标题是为了博眼球。自主定价,不仅包括允许涨价,同样包括允许降价或价格不变。为了控制疫情,人们普遍尽量不外出已经约一个月。然而,工作始终都得继续。最近疫情的缓解,人们开始关注复工。不过本文的话题还是从口罩涨价的事情说起。

疫情当前,口罩紧缺。关于口罩是否应该允许涨价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中,三个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涨价能增加供应补给,能“是让补给到达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上的最佳方法”。

哄抬物价是邪恶的吗?

图片来自上述视频

涨价有助于增加供给。我认为这是经济学常识。价格上涨,至少可以令一些人增加供给商品获得的收入(边际收入)大于付出的代价(边际成本)。翻译成大白话意思是,价格上涨,可以将原来可增加供给却无利可图的事,变成至少对于部分人而言变得有利可图,于是,这些人会采取增加供给的行动。所谓重赏出勇夫,巨大的回报可令一个人改变行为,尝试做他之前觉得不值得做的事。

有人认为涨价长期内能有效增加供给,但短期内不能奏效。这个观点在理论和生活实证中显然是错误的。口罩涨价后,朋友圈内众多原来不卖口罩的微商,开始增加卖口罩的服务。那些国外代购的商家,迅速广播口罩代购广告。还有一些人,之前没卖过口罩的,临时改行或兼职卖口罩。网上有人录制视频教自制口罩,出现有售自制口罩的材料的商家。自己动手能够节省买高价口罩的钱,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涨价令人们节约。有特殊条件的,甚至将节约下来的口罩对外出售。节约实质上也属于增加供给的行为。

涨价可视为广为发布的增加供给总动员。在短短的一周内,即有大量的口罩从世界各地涌入中国市场。通过价格调节的方式,能够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令如此众多的人互相合作,运用如此种类丰富的技术手段,完成增加产品供应。注意,为了表达笔者的赞叹和强调事实,这里用了四个如此!如果伦纳德.里德在世,他或许可以写另一篇引人入胜的《口罩的故事》。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各种和口罩供应有关的生产者连接到不计其数的消费者,形成庞大的网络。市场的效率的确令人惊叹。如果换做是通过中央指令集中安排的方式,仅仅是寻找和通知到位大量的人员恐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加上自上而下的各层级的协调、会议、请示、汇报和审批,决策过程冗长,根本无法想象能够达到这样高效的组织。

每个产品从自然资源到交付给产成品,经过大量的工序,包括在不同时点和地点的设计,工艺、制造、运输、流通、销售、采购、储存。每道工序都涉及的特定的人、设备和材料。整个过程涉及的人数、生产资料规格和技能的种类,不计其数。这个交易网络极其复杂的,没人任何一个人能够完整精细地了解。

而且,交易网络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小原因能够造成大结果——任何一个工序掉链子拖后腿,都可能造成损失,最后造成不能准时将最终产品交付到终端消费者。每个工序都必须与前后工序保持紧密的合作,令作业尽可能地不停顿不滞留,才可能达到高效。在精益生产理论中,称为“流动性法则”。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生产过程的任何一道工序时刻可能有预料以外的事故发生,导致工作的停顿或滞后。为保持高效,必须节省不必要的决策过程,发挥了决策前置的原则,快速落实权责。这意味着赋予每个人充分自主的决策和行动权利以及自负盈亏。

价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每一个供应链的有效产出能力取决于该供应链的最小有效产出部门(或工序)。最小有效产出部门(或工序)姑且叫“瓶颈”吧,这个观点可称为瓶颈法则。有效产出,指能够送达消费者享用的产成品,但不包括那些放在仓库里可能找不到购买它的消费者的产成品。堆放在果农的农场的苹果,有一部分是非有效产出,因为现实里总是有一部分找不到卖家而任其变质腐烂。再举例子说,如果果农有能力种出100吨苹果,实际能够运输出去的只有60吨苹果,接受订货的商家只有能力销售80吨。那么有效产出至多只是60吨,运输工序是瓶颈。这个逻辑和上述“变化是非线性的”相通,其中一个工序的有效产出不足将降低整个系统或供应链有效产出。增加消费者享受的产品,等价于以增加整体有效产出。而增加有效产出,首先第一步是发现“瓶颈”,而后提高瓶颈的产能。然而,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在庞大的交易网络中,发现“瓶颈”谈何容易!

在一时一地判断瓶颈已经充满挑战而冒险。然而,动态变化的现实情况更加复杂。哪个工序是瓶颈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工序的产能是变化的,每个工序产能之间的强弱的状况总是变化的。在不同时间和形势中,瓶颈在生产过程不同的部位。就算缩小到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瓶颈所在的部位都没有固定答案,要达到内部的工序协调也需要付出长期而巨大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研究原因,采取措施消灭问题原因。

把价格体系描绘成一种记录变化的工具或一种通讯系统,不仅仅是一种隐喻,这种通讯系统能使单个生产者象工程师观察一些仪表的指针那样,仅观察一些指标的运动便可调整其活动从而适应变化,然而,只有反映在价格运动上的变化才能为他们所了解。——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在比一个工厂更复杂的经济体系中发现瓶颈,价格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价格是极其重要的信号。它依赖的原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工序是瓶颈的话,这个工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定变得紧缺。物以稀为贵,瓶颈工序的顾客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另一方面,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这个工序的供应者会提高价格,即涨价。

经济学者将价格比喻成温度计,将用管制价格解决供需失衡比喻成以砸坏温度计改变水的温度。这是非常恰当的比喻。价格作为资源稀缺度指标,是帮助人们发现生产瓶颈的最有效的心智工具。另外,价格的变化带来利润的变化,鼓励人们向瓶颈投入资源以改善产能。管制价格的后果是,人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发现瓶颈所在,同时不愿意投入资源以增加瓶颈产能。缺少价格的指引,也许瓶颈工序的供应不足到了产生强烈社会影响以至于上新闻的时候,才能被人们发现,意识到需要改进。于是,有效产出的提高缓慢而艰难。

以上说了那么多,和复工有什么关系呢?复工最终目的是增加各种产品的有效产出。复工比增加某单一产品(比如口罩)的供给复杂许多倍。复工相当于向庞大而复杂的交易网络,遍布各种产品的生产链条的供应网络,包含不计其数工序的生产网络投入资源。瓶颈在哪里呢?发现瓶颈后,如何选择有能力采取恰当措施的人呢?接着,如何鼓励这些人及时行动呢?如果需要将别处的资源调度投入到瓶颈工序,如何组织呢?

缺少价格的指引,增加某单一产品的有效产出都是低效的。复工则是更加复杂的过程,请减少各种管制,让价格发挥它的作用吧。

瓶颈法则

瓶颈法则源于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由Dr Eliyahu Goldratt提出并于1984年发表于他的著作《The Goal》中。法则指出:每个系统,无论运转优劣,都有至少一个约束(即瓶颈)限制其产能。专注于通过解决瓶颈改善成效是提升盈利能力最快和最卓有成效的途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