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成年人友情的悲哀:你对我有用。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鲸落满天星

作者:狄白亦

图片来源:堆糖


🔺

“成年”这个词仿佛拥有着特别的魔力。

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所有在‘长大了’这棵树上都拥有了合理的位置,在所谓‘成长的代价’之下全部获得合理的解释。

幼年时,一起玩我们就是朋友;

少年时,一起抄作业我们就是朋友;

青春时,一起分享秘密我们就是朋友;

成年后,你对我有用我们才是朋友。

01

我记得高中时有一堂心理健康课,老师让大家在纸上画同心圈,从内到外圆圈的大小就是离你心脏的距离。

然后在不同距离的圆环中写下你心里应该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名。

当时的我写的很快,偶尔的纠结也是在每个圆环有限定个数的要求中仔细斟酌。

可是前一段时间许是即将大学毕业的人生新阶段即将来临,所以不免矫情了一下,细细回忆过去的四年时光,再次画起这张同心圆的心情却大不相同

我突然发现,除了很幸运遇见彼此都很合得来的室友,因为朝夕相处的天然优势我们拥有足够密切的机会了解对方的真实,其他人的身影都显得十分的模糊。

在这个同心圆里,最后的结果竟然与高中时几乎无异。

“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上大学后,我们的手机好忙碌,微信、QQ的消息提醒一遍一遍吵嚷着所谓的热闹社交,右上角的未读消息给了多少人拥有广泛人脉错觉的底气。

“在吗?老师上课发的资料能发给我吗?”

“在吗?帮我填一份问卷星吧。”

“在吗?能帮我去上课签个到吗?”

“在吗?我们社团有活动需要人参加,你能充个数吗?”

“在吗?秋招你去了吗,拿的公司资料发一份给我吧。”

“在吗?……”

朋友中的工具人莫过于此,以‘等价交换’的有利可图拉近距离,成年友情的悲哀也由此而生。

谈论的话题倒是五花八门、涉猎广泛:学业、工作、社会、娱乐、闲侃……可就是从没有说过‘自己’。

明明是没有友情基础的陌生人,却用假装圆滑的自来熟硬生生凑在一起,只为了那一句“多个朋友多条出路”,为了或许需要帮忙的某一天能找到捷径。

明明知道彼此之间从未交过心,可仍然亲切的称呼对方:朋友

02

因为有了这种择友观,从此以后我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假装、学会了妥协。

我们不再因为三观不合而冷面相对,假笑的背后是或许以后能帮忙的保留;

我们不再把彼此矛盾拿到明面上说,宽容的另一个名字叫做“今日留一物,他日好相见”;

我们不再完全以人品决定亲疏远近,除非大是大非,否则大部分人都没有勇气,没有勇气放弃自己的趋利性。

你说这不对吗?对。

因为我们需要那虚妄的‘人脉保证’,好让自己以后能有侥幸的顺利和轻松,所以对错之间哪有什么明确的分界。

有一句极尽现实的话是怎么说的?

“成年人的世界看的是利益得失,小孩子的世界才只分对错。”

只不过难免偶尔会在努力微笑营业时心中叹气,厌恶表里不一的敷衍和应付。

只一瞬也想洒脱一点,心中的少年气突然就冲出来反抗,可是辗转反侧一晚到第二天早上醒来便又暗自嘲笑昨天‘冲动的幼稚’。

这种表面费心的充值性‘友情’,就像是银行:现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以后需要资源互换的时候,我们存的够我们取的。

于是在这个信任愈来愈难以建立的年纪,有多少人只能回头看看年少时便熟悉的好友说一句:“还好有你们,还是以前认识的人好,现在的人都太复杂了。”

可是,我们拥有隔阂的人也是别人‘少年时的朋友’。

其实啊,是我们都变了。

03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都会叮嘱一句话:

“大学同学很重要,大学认识的人是你人脉的开始。”

这句话有错吗?没错。

但是他的下一句往往伴随着:“以后初入社会能帮上忙的基本就是大学同学。”

莫名带上的些许目的性,在我们与未来朋友彼此还未相见时就已经在心里生了根。我们从未想要以利用为出发点,却在小心翼翼的试探中慎于交出真心。

而不可否认的是一旦‘复杂’的种子就此种下,从一开始就不纯粹的接近相处,还奢求什么坦诚的简单快乐呢?

后来的我们只要愿意演一出八面玲珑的戏,就会有一群同伴心知肚明的一起热闹,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身边那么多人看似繁花似锦,实则荆棘满地。

再后来,我们已经疲于猜想和了解所谓朋友的真心,因为比起‘日久见人心’,权衡利弊只需要动一动心里的天平。

我们变了却又没变,只是后来的人很少有人再看到我们没变的内心。

有时候美好总是和我们擦肩而过,不是它不属于我们,只是我们脸上的面具总在变换,它没有认出来罢了。


一个想要酷酷的号,请随心关注~

欢迎欢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